涵解|《涵解:无畏真实》:活出活出真实的你,将无所畏惧( 二 )


对于她来说 , 这些既是痛苦的 , 也是幸福的 。


痛苦是因为太过敏感“伤人伤己” , 幸福是因为这份敏感的天赋让她在内容创作上更容易看到事物更深层的含义和背后的逻辑 。
其实 , 这也说明了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 主要是我们自己如何看待 。
不过 , 因讨好和高敏感的性格 , 她在学校时遭遇过霸凌 。 在近三年的寄宿生活中 , 她因长得胖、当班长 , 经常被排挤 , 洗漱用品经常会被塞在被子里、丢进垃圾桶;夜里睡到一半也会有人往她嘴里灌水 , 等等 。
直到有一天 , 她身体里仿佛有个声音告诉她:我不发脾气 , 不代表我不生气;我不大声计较 , 也不代表我好欺负 。 如果一忍再忍换来的始终是变本加厉 , 我将用行动回击 , 我绝不软弱 , “笑脸给多了 , 惯出来的都是病” 。
随后 , 她锁定了经常欺负她的那几个人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虽然对于当时的她来说 , 这种做法有些不理智 , 但也说明了 , 再软弱的少年也有看不见的坚韧 , 再乖巧的少女也有隐藏在内心的坚毅 。
而这便是她学会宠爱自己的开始——敢于真实地活着 , 善于接纳自身的性格 。

2.远离“应该”思维 , 武装好自己心理学上有个ABC理论 , 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的 , 学名为理性情绪疗法 。

具体内容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 , 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 , 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 。
也就是说 , 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 。
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主要包括:

绝对化的要求 , 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 , 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 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
过分概括化 , 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糟糕至极 , 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 , 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 , 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 。
武老师认为 , “应该”越多 , 一个人的心灵自由会越小 。
赵涵也曾因身体“应该”健康而陷入抑郁和焦虑 。

她患有家族性高脂血症 , 又有先天性的牙瘤 , 从10岁到现在 , 她经常在各大牙医诊所“秀牙口” 。 从12岁开始拔牙至今 , 第一次的牙齿矫正导致啮合紊乱综合征 , 牙骨逐渐消失 , 植入牙骨粉的手术就没断过 , 而且 , 她的寰枢椎半脱位会频繁发作 , 让她几乎成为了“废人” , 有时发病严重时 , 她无法低头 , 只好站着办公 , 爱做运动的她也要放弃健身 。

有一个夜晚 , 毫无征兆的病痛发作让她又一次无法起床 , 不得不使用尿不湿 , 那一年 , 她还不到30岁 。 她说:“于我而言 , 没有什么比失去优雅和尊严更让我难受的了 。 ”
她纠结、挣扎、抱怨 , 甚至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比自己幸福 , 因为他们可以作为正常人生活 。
但她没有就此沉沦下去 , 而是告诫自己 , 病痛折磨让她在痛苦中领悟成长的滋味 , 其中最重要的成长 , 就是提升了她的认知 。
她觉得看病是需要认知的 , 她不再钻牛角尖 , 不想着“痊愈” , 不再拿当初的健康自己来比较 , 于是 , 她把“应该”、“必须”痊愈的期望值调低了一些 , 想着在治疗的基础上正向发展 , 就是好事 , 这样 , 她内心的怨气和不满就逐渐减少了 , 否则内心总有委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