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建筑:来自我们,为了我们( 六 )


再看其他几个常人任务。这次我们不再需要担心2.5小时的目的地任务,因为首钢园区已经是大家非常向往的很有意思的城市改造区域。关于漫游任务,环绕湖区的景观和设施要怎么安排?我要感谢我们学院的朱育帆教授做的湖岸线改造和张昕教授做的照明改造,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考虑在环湖漫游体验中怎么形成节奏,参照了比它大4倍的颐和园,把颐和园的拓扑关系复制到首钢的环境里,这样就能够让人在环湖路径当中形成类似的节奏感。漫游任务还包括北京设计院吴晨老师按照首钢原来的桥架做出来的线性空间,首钢人自己叫首钢的高线公园,这个地方不论是跑步还是亲子游览、照相,都是很好的场所。
漫游任务结束以后,再回到共享空间亲切尺度的任务。首钢有一个制氧厂的厂区,这种小尺度空间的改造,恰恰可以形成室外的院落式的带有工业遗产色彩的共享空间。改造中有意留出原来建筑的一部分,可以看到原来工业使用的痕迹,能够阅读出过去的使用逻辑和今天逻辑的区别,当然对这种厂房的改造不用做太多的测试,因为有太多的例子证明,只要把大的工业遗产的逻辑切分成人的尺度,依赖工业遗产本身具有的自明性,这个空间就会受欢迎,这些留下来的工业设施的周围就会形成吸引力集中的地区。我们把附加的面积垂直于原来的房子做出来,形成一些出挑,大家能够明显感知原来地面空间的肌理,加强工业遗产的记忆和现代生活的互动。景观的设计有意用软化植物种植在瓶瓶罐罐的周围,一方面有利于土壤的有机更新,另外可以形成一种软硬的对比,自然形成吸引力场所,共享的空间。厂区目前没有完全开放,所以没有办法验证实际生活如何发生,我们希望开放以后继续观察。不过有一个好消息,这里冬奥会比赛时用作观众服务,而赛后2022年和2023年创意办公空间的出租已经基本完成了。
在首钢的题材里,来自城市的关注更多,国际奥委会积极的反馈也肯定了我们的设想。
建筑:在生活中寻求答案
我们今天从椅子出发来寻找设计和美好生活结合的基本规律,也就是从模糊的问题当中提取任务。
奥运场馆所面向的群体,已经从服务体育比赛的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扩展到更多的喜欢体育的普通人、喜欢文化旅游的家庭、喜欢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城市社区群体,甚至通过网络和电视的传播,抵达了世界各地的观众。只要我们在地表进行着空间的设计改造,就面临着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以设计师依赖的数据或者人因测试的记录,并没有改变服务的对象,只是让设计师更好地用更精准的方法去服务这些对象。因此这种方法并不仅仅适用于像冬奥场馆这样大型的比赛设施,完全可以适用于城市所有空间的改造设计。我的团队和我通过这些设计更坚定了一个信心:建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所依赖判断的数据,永远来自生活,来自于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个人,而依赖这些数据去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反过来也是服务于生活中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建筑必须来自我们,为了我们。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8日 10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