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尼@这个意大利人,拍下了“稍息时代”的中国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意大利] 安德烈·卡瓦祖蒂铸刻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11
老安,本名安德烈·卡瓦祖蒂(Andrea Cavazzuti),意大利摄影师、独立纪录片导演,毕业于威尼斯大学中文系。1981年来华短期进修,次年留学复旦,遂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在华的四十年,他用照片和视频持续观察着中国的变革,记录了一个个与众不同的中国故事。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是老安的第一部摄影集,2019年山西省太原市长江美术馆曾举办他的个展《初识中国(1981-1984)》,这本书亦是此展览的补充和延伸。书中收录的190余张照片中,既有文化差异背后的视觉好奇,同时又保持了平静、温和的目光。面对这些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稍息年代”里的街头戏剧与日常即景,我们的记忆浮上,对于当下和未来的生活我们又会做怎样的省察呢?
文章插图
设身处地:老安的影像人生文|陈凌云
1972年,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中国》。在寄往北京的“意向书”中,他写道:“我计划关注人的关系和举止,把人、家庭和群体生活作为记录的目标。我意识到我的纪录片将仅仅是一种眼光,一个身体上和文化上都来自遥远国度的人的眼光。”
安东尼奥尼在意的是人,人的状态,人的关系,人的生活。但在当时的安排下,安东尼奥尼只是偶然瞥见、抓住了他所期待于中国的东西。
将近十年后,1981年,另一位意大利人安德烈·卡瓦祖缇(Andrea Cavazzuti)来到中国。那时他才22岁,在威尼斯大学学习中文,同时也已经是个颇有经验的青年摄影家了。他参加了意大利著名摄影家路易吉·吉里(Luigi Ghirri)策划的展览《意大利之行》,是其中最年轻的作者。
【 奥尼@这个意大利人,拍下了“稍息时代”的中国】“第一次访问中国时,我的心态与之前去西西里、法国的布列塔尼或首次去伦敦的心态是一样的:一心想着拍照。”安德烈说。
文章插图
苏州,1982 老安
文章插图
上海,1982 老安
文章插图
上海,1982 老安
安德烈从米兰坐火车到加来,乘渡轮到多佛,再坐火车到伦敦。在一所占屋者公寓凑合一晚,次日第一次坐上飞机。飞抵香港后,坐气垫船,顺珠江而上至广州。接着坐飞机到上海,最后坐上开往南京的列车。整整七天,终于抵达目的地。他将在这里进行一次短期访学。为什么来中国?
除了安东尼奥尼的《中国》对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之外,主要吸引他的是象形文字, 还有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和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的老照片,以及对地图上如此辽阔的土地的一无所知。对于深受当时美国文学艺术熏陶,但又不爱喝酒吸毒的青年安德烈,中国提供了崭新的可能性。那时他还意识不到,这将不仅是一次遥远的空间上的旅行,而且是在时间上的旅行。
1982年,安德烈来到复旦大学留学,为期两年。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他在这里成家、立业、生子,他在这里拍摄照片,后来是拍摄电影和录像,并成为一位独立影像艺术家。
文章插图
- 儿子|感动!这个温柔且沉重的“杭州版”《美丽心灵》字字戳中内心……
- 园林&春节这个古代“冷门”风雅习俗,在园林博物馆展出
- |让求职者与企业“双向奔赴”,普陀这个“媒人”真靠谱!
- 清逸之|春节这个古代“冷门”风雅习俗,在园林博物馆展出
- 王羲之#「愙斋书法」王羲之集字,这个版本最美
- 花脸|京剧里的李逵
- 董博宇|因为我妈给我表姨儿子介绍的女孩是干这个职业的,两家人差点老死不相往来
- 求职|幼师找工作,还没上班先交1500元培训费,这个公司太奇葩!
- |如果同事经常对你说这3种话,先别高兴,他们是欺负你这个老实人
- 林黛玉!陈晓旭除了林黛玉,还有这个经典角色,让人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