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尼@这个意大利人,拍下了“稍息时代”的中国( 二 )

奥尼@这个意大利人,拍下了“稍息时代”的中国
文章插图
南京,1981 老安
奥尼@这个意大利人,拍下了“稍息时代”的中国
文章插图
南京,1982 老安
奥尼@这个意大利人,拍下了“稍息时代”的中国
文章插图
北京,1981 老安
与安东尼奥尼的匆匆一瞥不同,他在这里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全球技术化时代的童年和第一青春期,也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进程的深入参与者。此后,他常常说到,“我似乎活了两次”。同时他也在中国与意大利之间,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持续讲述这出浩瀚的人间喜剧:“中国是一个故事驳杂、场景纷乱的宝库,而我试图用我的照片、录像和纪录片来不加修饰地予以讲述。我无意阐述理论,我感兴趣的是去发现它们。”
四十年后的今天,年轻的安德烈已经成了朋友们口中亲切的“老安”。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摄影集《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
《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收录了老安1981到1984年在中国拍摄的190余幅照片,记录下了那个年代中国人的一些日常生活场景。在端正的构图里,在有限的画幅中,捕捉无穷无尽的细节。它们无意于报道与解释,却留存下一个时代的气氛。
奥尼@这个意大利人,拍下了“稍息时代”的中国
文章插图
杭州,1982 老安
奥尼@这个意大利人,拍下了“稍息时代”的中国
文章插图
海口,1983 老安
奥尼@这个意大利人,拍下了“稍息时代”的中国
文章插图
昆明,1983 老安
奥尼@这个意大利人,拍下了“稍息时代”的中国
文章插图
杭州,1982 老安
初看老安的摄影,会惊讶于这些照片的日常。破旧却热闹的街头,贫乏却拥挤的店铺,孩子在公园玩闹、在院场写作业,恋人在树林里私语,茶馆、饭店、夜晚的小书摊,总是聚集着人群,橱窗里的模特诉说何谓幸福生活,男青年在舞厅疯狂扭动,女大学生背着枪军训归来,随处可见口号、标语,呼唤未来,号召行动……
一尊佛像和一堆木材乱糟糟堆放在破旧的砖房内,里面还躺着废弃的木柜、轮胎、瓦缸、麻袋、篾框,那架管子台虎钳闪着微光。佛像背靠砖墙,凝望着这一堆物什,依旧庄严慈悲。
一辆崭新的红旗轿车车头朝右停在画面的中间,或许在等着某个重要人士;车前,一位中年妇女蹲坐低矮的水泥柱上,面前放着竹篮和锅,她的眼光看向左侧,她在等待属于她自己的车吧。远处,低矮瓦房的屋脊,隐隐闪着两叶白帆。破旧小屋边,年代久远的石狮子蹲坐草间,紧贴着石狮子树着一根木桩,或许是电线杆,金属线将狮子与木桩捆绑起来,看上去,好像是谁把狗拴在了木桩上,再看才意识到是木桩倚靠着这石狮子。
在北京中山公园,一排人排着长长队列,等待进入某个景点。队伍旁边,一个小女孩正在用砖头摆出一道多米诺骨牌。……
观看这些摄影,需要像老安观察生活一样耐心细致。总是要在看过几回后,才领会到其中微妙的意趣,惊觉这些照片在形式上的近乎完美。是的,老安拍摄了我们的记忆,但却是以他的美学。
奥尼@这个意大利人,拍下了“稍息时代”的中国
文章插图
奥尼@这个意大利人,拍下了“稍息时代”的中国
文章插图
左:上海,1982 老安右:苏州,1983 老安
奥尼@这个意大利人,拍下了“稍息时代”的中国
文章插图
上海,1983 老安
奥尼@这个意大利人,拍下了“稍息时代”的中国
文章插图
三亚,1983 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