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在经验与超验之间》,作者: 景凯旋,版本: 东方出版社 2018年12月。
古代士人在儒道之间不断摆动
新京报:书中说,从盛唐转入中唐,诗歌也从“诗人之诗”转为“士大夫之诗”。如何理解“士大夫之诗”?这一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景凯旋:中唐是被近代史学家视为唐宋之变的时期,其中一个主要的嬗变就是从贵族社会转向官僚社会,形成一个更加科层化的管理制度。这与士大夫的身份结构改变有关,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唐朝建立后继续这一选官政策,其目的是为了扩大统治基础,抑制士族靠门荫世袭,让平民子弟也能进入仕途。高宗朝进士科考试采用诗赋,至德宗朝进士科达于极盛,进士科尤重乡贡,故起于民间的士人越来越多地登上政治舞台,由这些士人构成的官僚集团,更具有参与国家治理的自觉。
他们中的杰出人才,往往都有民为贵的责任意识,即柳宗元所说的“利安元元(百姓)”,他们的主要事业在管理,这使得他们注重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作品中表现出对真实世界的强烈关怀,像李白那样的诗人是很难出现了,同时他们又轻视门阀士族的礼教,在情感上更重视俗世生活,表现出打破阶层隔阂的一面,这就是士大夫之诗的主要特征。
新京报:在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中,“自然”具有无比重要的位置,书中对这一点也有很多论述。你如何看待“自然”在中国古诗中的作用?
景凯旋:中文“自然”的本义即自在,在老庄思想中,万物的本原是道,亦即自然,同时这个词又指一切非人工的事物,所以处在自然中就是处在本原中,对自然的追求就是对本真生活的追求,能让人摆脱人世烦扰,是其所是。我觉得,老庄的“自然”概念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它类同海德格尔的“世界”概念,没有意义地活着就是没有“世界”地活着。“世界”与“自然”都是一种整体性的感知,只有诗与思才能使它们在我们面前打开。
中国古代诗人沉思“自然”,就是用自然主义的方式来解决人生的终极问题。在中国农耕文化中,这种代表本真存在的“自然”是通过山水呈现出来的,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就是将山水之美与伦理、智识联系起来,所以我们自古就有山水画、山水诗,其背后是包含着对世界的体认和对生命意义的认知的,古人认为万物有灵,今天说万物互联。陶渊明、孟浩然、王维、韦应物都是在山水中寻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如果我们只是从他们描写山水的技巧来读这些诗,而没有意识到背后的存在观念,那就肤浅了,就好像你看到的只是自然风景,诗人看到的却是存在的本质。
文章插图
《被贬低的思想》,作者: 景凯旋,版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0月。
新京报:书中提到的不少诗人都有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也是中国士人的一个传统。对这些诗人来说,隐逸和用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景凯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遁世与用世乍一看是矛盾的,但在中国古代士人身上却能相融无间,中国文化缺乏强烈的宗教情感,很早就理性化了,但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总得有某种精神上的慰藉,这就是在儒道之间不断摆动。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奠定了士人出处进退的原则,李泽厚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儒道互补”,更早的钱穆也说过儒家是人生积极的促动,诗歌是人生消极的慰藉。能用世时则积极进取,不能用世时则抽身而去,至少不同流合污。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种理性精神。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江苏省军区#我与酒与美女诗人……!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古琴|新展预告|年度大展,走进古琴的文化空间
- 汉魏洛阳城!汉魏洛阳城考古取得新发现:确认宫城显阳殿、显阳殿宫院、永巷等遗址位置
- 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举行“古籍里的春联” 发布暨春联书写活动
- 锦鲤抄#初中生最爱听的3首“古风歌曲”,特别最后一个,堪称学渣“福音”
- |一夜暴富不是梦!价值200万!因捡漏而发财的古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