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家$晚明代表书家是哪三位?他们临古态度上又为何相似?( 二 )


实际上如果我们从复古浪漫思潮的角度看,崛起于北方万历时代的邢侗与有同样文化背景的王铎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晰的前后发展脉络。如在临古对象的抉择上,从目前王铎流传下来 246 件临古作品中,临习二王的作品达 139 件之多,可见他对“二王”的精研探索,并且和邢侗一样从二王上溯汉魏古法。
王铎对篆书的重视,是充分体现其对临古对象取法的灵活思考和变通探索。除此以外,王铎还有对唐宋诸家进行取法,当中米芾为其关注和研习最多的对象。原因是米芾对晋人书迹的钻研以及临古态度得到王铎高度的认可,使王铎得以借鉴。
总的来说,王铎在临古对象的抉择上,虽曾有取法于唐宋诸家,但在转益多师的过程中,始终围绕在“二王”和张芝书法的根源溯流,坚定以其为根本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融会贯通。
书家$晚明代表书家是哪三位?他们临古态度上又为何相似?
文章插图

书学审美的追求
一、邢侗:“书法至魏晋极矣”
邢侗在吴地做官和与王世贞、王稺登等为代表的吴门文人交往过程中,一方面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又以对吴门书法所展开的批评为契机逐渐形成了其复古的书学思想。
邢侗追溯三代秦汉书法为根源,并称晋人王羲之为千古书家之冠,隋唐五代等后来者终不及。邢侗的复古思想中对晋法的崇尚多有体现:邢侗对以“二王”为代表的晋法作为自身崇古的核心,如王世贞所主张的复古标杆:“书法至魏、晋极矣”。并且,邢侗坚定“二王”晋法以外,在复古主张上提出“字用王而杂章”,把古隶范畴中的章草融入书学观念和实践当中。
二、董其昌:“萧散平淡”
董其昌对古代经典作品广泛的取法,并通过长期的鉴定和实践活动下,逐渐形成自身所悟的书学审美。综观书法史,他在《画禅室随笔》提出著名的说法:“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董其昌指出晋、唐、宋是三个不同的审美概念,以求“学唐人乃能入晋”,认为晋人的“韵”是书法追求的最高境界,通过唐人的“法”来追溯晋人的“韵”。
董其昌学唐人之“法”,是为了得晋人的韵致。他评价柳公权用笔为“古淡”,还有认同张旭、怀素的书法风格“皆以平淡天真为旨”等等,当中也有来源于禅学的影响,都是反映他在书学审美上的定位。
董其昌坚持以“淡”为宗,在此书学审美的定位上,渗透于其临古观念和实践上,在众多的临写作品可见,墨法上的浓淡对比、字法的虚和以及章法上的萧散,皆反映出其淡雅的审美追求。
三、王铎:“深奥奇变”
王铎崇尚古人的书法,坚持向传统学习,对“古”与“今”有深刻的见解,在《谈古帖》中有提到:王铎认为学习古法,应从“深”、“奇”、“难”以进行自我要求,在书学审美上亦有同样明确的强调:“书法贵得结构,近观学书者,动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稚,易学故也。呜呼!诗与古文皆然,宁独字法也”。
从王铎的临古和创作作品中亦能看到他对“深奥奇变”的坚定。其中“深奥”主要体现在王铎在取法“二王”并上溯汉魏的执着和深度研习,而“奇变”主要表现结字和章法上独到的个人特征,如在书写行草书时,加入篆书结字的元素进行变通等,主要目的是增加作品形态的复杂性,突出晚明尚“奇”的美学概念。因此,“深奥奇变”是王铎对古法的总结,并且是其书学审美上所追求最高的境界。
书家$晚明代表书家是哪三位?他们临古态度上又为何相似?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