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那么在老子眼中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知者”( 二 )
《西游记》九十八回:却说那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他在阁上,暗暗的听着那传经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傩、伽叶将无字之经传去,却自笑云: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
文章插图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师讲完这句话,底下的学生肯定坐不住了,于是一位学生举手示意:“李老师,那如何才能成为知者呢?”老子看了看学生,然后说道:“休息十分钟,下节课我们讲如何修行。”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这句话讲的是修行的真功夫,与禅宗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有异曲同工之妙。兑,缺口的意思,门,开口的地方,兑和门合起来就是一个“阅”字。我们经常讲阅读,阅历等。阅,是我们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感知,是“六根为用”的结果。塞其兑、闭其门就是要斩断外缘,也是《心经》上讲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外缘斩断,接下来便是内明的功夫,这就是曾子在《大学》中提出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有时候我们想静一会,脑子里的念头纷纷扰扰,一个接一个,真是越想静,心越烦,简直就是“心里运动会”。内明的功夫,老子概括为“挫其锐,解其纷”。"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也是我们平常说的修身养性,道家对此有一个隐喻,称之为"降龙伏虎"。
文章插图
有了“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的真功夫,就达到了一个境界,老子描述为“和其光,同其尘”,名曰“玄同”。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光线从不同的方向照进屋子里,屋内的灰尘与不同方向的光融为一体,彼此无碍,老子以此来形容得道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玄同,即元同,同元的意思,回到了原点,回归了道体。
这个时候,又有学生要提问题了。“老师,得了道有什么好处吗,圣人是不是比我们更接近道?”“这位同学你想多了,修道没有你想要的那些好处。”道,宇宙的本体,你修与不修,信与不信,道都在那里;道,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所以是在圣不增,处凡不减,也是《楞严经》的说的“凡圣不二路”。道不远人,人自远道,圣人不会因为悟道了,就离道近了,我们不会因为还没有悟道,就离道远了。同理,圣人与我们之间也不会因为得道与否,而有利害和贵贱之别。因此,老子说到:“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文章插图
道就是这样,无善无恶,无贵无贱,在圣不增,处凡不减,老子称其为“天下贵”。可是,问题又来了,“老师啊,天下贵是多贵呢,还有你说的玄德,是多玄的德呢?”我们这位李耳老师绝对是天下第一“滑头”,说了一句话“名可名,非常名”,便拥有了尚方宝剑,之后便开始了他的起名大业,如“是谓玄德”、“是谓道纪”、“同谓之玄”。曾子也学会了这一招,在《大学》起来个名“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佛教传入华夏后,也起了名“极乐”,“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那么,至善是多大的善,极乐又是多大的乐呢?
其实,起名“天下贵”,“玄德(第一德)”,“至善”,“极乐”,也算是从另一角度回答了知者不言的原因。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语言是有缺陷的,有时候一个眼神就能心领神会,如果用语言解释,啰里啰嗦半天都不一定能说清楚。道,无善亦无恶,无苦亦无乐,非空亦非有,无论怎么用语言描述,我们都不能完全领会道的境界。另一方面,天地间的事物都是物极必反,乐到极致就是苦,有个成语叫“乐极生悲”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之大德们便用“极”的含义来表示非此非彼。极乐,无苦无乐;至善,无善无恶;虚极,无虚亦无实。
-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执迷于“知人”者,往往输在不自知
- 孟浩然#7首离别诗词:相聚不言过往,离别不问归期
- 中国|从乡村少年到“数学皇帝”:永不言弃的至真人生
- 贾平凹&《白鹿原》发表后遭质疑,陈忠实一句话让对方闭口不言
- 王安石$成年人最难的自律:话不言尽,虑不过多,欲不过纵
- 柏林@时间、艺术与性别:唯有觉知者的生命是永恒动量
- 交流|时间、艺术与性别:唯有觉知者的生命是永恒动量
- 九头牛!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厉害的人,有什么特征?
- 金明|offer3直面职场年龄焦虑,李不言现身说法,新成员引职场竞争讨论
- 嘉陵江|重庆一男子嘉陵江野钓,收获白色怪鱼上网炫耀,网友:无知者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