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山水画造境中的空间营造 | 朱金宇( 三 )


山水画$山水画造境中的空间营造 | 朱金宇
文章插图
春水初漾 46cm×69cm 2020年山水画讲究开合之势,起承转合之法。“留白”是为了方便取象造势,势的生成是通过“象”的形态所体现,就像宗炳在《画山水序》里所说“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点,体百里之迥。”。山水画在咫尺之内表现出万里之势,这种气势磅礴的画面是山水画家对山水精神的一种信仰。山水画家在取象造势之时,通过对自然景物仰观、俯察而得其“真”,“远观而取其势”,历历在目,了然于胸中。势的引导始终贯穿着艺术创作始终,而取势是为了造势,应势造象,突出或者夸张其艺术形象,从而引起观者产生联想,体会画中之境,感受画外之意。“势”是“气”的外在表现形式,“气”是通过“势”的生发而使观者产生情感倾向。“气”是抽象的,是观者通过画面的物象关系而产生的一系列联想和感受。“气”的生成是画面形象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山水画家情景交融的一种外在显现。“气韵生动”在谢赫的“六法论”中排在首要位置,这是对山水画境界的品评标准,也是山水画家毕生所追寻的画面意境。
山水画$山水画造境中的空间营造 | 朱金宇
文章插图
芳华洲 35cm×46cm 2019年一幅作品完成最后是要展现在观者眼前,观者与作品之间的互动是通过近看远观的方式所体现出来的,在欣赏过程中画面意境也会随着欣赏的距离或角度而产生不同的效果。正如郭熙所说“近观取其质,远观取其势”这是观察自然景物的之法,而我想“近观其质,远观其势”这是我们欣赏作品的一种方式。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论山水画时写到“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返照之色,此妙处也。”这里所谈论到的是观者与作品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同,从而呈现出来不同的艺术意境。由于我们自身的视觉缺陷,而导致观看物象时会产生视觉弥补,所以就出现了沈括所提到的“近视不类物象”而“远观则景物粲然”的效果。山水画造境过程中对笔墨的自由表达,体现着山水画家的视觉心理状态,对物象进行刻画不管是拟宋人笔法还是元人笔意都会生成不同的画外之意,实现了意象空间成为山水精神的指向。
山水画$山水画造境中的空间营造 | 朱金宇
文章插图
丰渚园 · 一 35cm×46cm 2019年三、结语
山水画空间的营造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进行物化的结果,更是画家主观情思的表达,在构思布景的过程中突破现实空间的局限,对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景进行自由创作与表达。王微在《叙画》中提到“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就体现出山水画不限于景的经营造境以及精神感悟。山水画在有限的画幅里面能营造出“咫尺千里”的画面意境,而又有别于西方的风景画,这根源于山水画家对山水画与自然山水之间关系的理解与认识,山水画主张以形媚道,道法自然,而画家所营造的山水空间不过是其个体对写山水之形以传山水之神的不同理解。对我而言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提到“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的山水画造境中的空间营造莫过于为最佳状态。这种由物象空间所生发出来的意象空间为人之所追求。这也是山水画造境过程对中物象空间与意象空间的营造所体现出的山水画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