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小二述哲文
浏览时看到这么一个有趣的问题 , “秦国没有让孔子入境 , 为何却成了最后的赢家” 。 关于这个问题 , 颜小二的基本观点是 , 首先 , 秦国是最后的赢家这一历史事实 , 与孔子入不入秦关系没有“直接关系” 。 其次 , 孔子与秦 , 在当时更趋于是“双向拒绝”的态势 。
当时的“秦”不适合“孔子的儒家思想” , 秦也好 , 孔子也罢 , 都是“聪明人” , 双向拒绝的局面早已成型 , “秦拒孔子” , 或“孔子不入秦”早已是定局 。 于此 , 孔子入不入秦 , 与秦是不是统一六国 , 没有直接关系 。
本文图片
那么为何秦成为最后的赢家?在颜小二看来 , “大势所趋”四个字大抵可以概括 。 可我们也当知道 ,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 , “秦二世而亡”的历史也是事实 。 “亡”的结果 , 依旧是“大势所趋” 。
本文图片
于此 , 颜小二想告诉大家 , 我们议论儒家这样的传统经典 , 首先得建立“‘大势’是天下大势 , 而非儒家一家之学可以单纯左右的’这一基本认知 , 否则满纸荒唐言读来全是“偏见”罢了 。
1、分析:秦为何拒孔?
就开篇那个疑问 , 即“到底是秦拒孔子 , 还是孔子拒秦” , 颜小二的主张是二者相互拒绝 。 于此 , 颜小二首先从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入手 , 来说说秦为何拒孔 。
根据孔子周游列国的历史背景 , 我们知道 , 孔子周游时 , 正处于“君不君 , 臣不臣”的乱世 , 周天子衰微、诸侯王争霸 , 于此“礼崩乐坏” 。 那么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什么?四个字可以简单概括其主要目的之一 , 即“恢复礼乐” 。 那么孔子要恢复的“礼乐”源于何处 , 孔子自己曾说过 , “吾从周” 。
本文图片
也就是说 , 一旦承认、接纳了孔子 , 那么诸侯王中的一众野心家们首先就得反思自己的“不臣之心” 。 这也是孔子周游列国多次“灰头土脑”的重要原因 。
本来起点就相对比较低的“秦” , 对于孔子“克己复礼”的学说自然是不“欢迎”的 。 同时 , 我们课本上的孔子画像看上去“慈眉善目” , 但是孔子本人可是没那么“好说话” 。 对于自己朋友随意、不合礼、对后人起到坏榜样的的坐姿 , 孔子都会大骂一句“老而不死是为贼” , 更何况是对“无礼之国”的批判?也就是说 , 对于当时远离中原文化、民风粗犷的秦来说 , 孔子的犀利之语估计不会太好听 。
“秦”无谨听教诲的闲情 , 孔子也不会轻声细语去“温柔”劝诫 , 二者何必“碰撞”呢?
本文图片
也就是说 , “秦拒孔子”非常符合秦的“作风” , 其次 , 主要原因也在于 , 孔子宣扬的思想对他们“把自己做大做强 , 然后野心膨胀”的打算而言 , 没有意义 。
2、议论:孔子为何不入秦
虽说秦拒孔子入境 , 但是孔子本人是不是想入秦?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 , 秦是什么情况呢?秦的起点其实相当低 。 就孔子周游时的秦 , 无论是国力 , 还是开化程度 , 未必是当时有识之士期待去的地方 。 也就是说 , 先不说秦拒孔子 , 就孔子本身意愿来说 , 他也未必愿意去 。
- 秦二世&孔子周游列国,为何独独没有秦?不是一方傲慢,而是双向拒绝
- 陈骥旻@崔勇:中国“南海Ⅰ号”为何被称为史无前例的水下考古典范?
- 梁山好汉!《水浒传》为何从来没有明确说出梁山的总兵力
- 女性教育$初次见面,贾母为何因黛玉读过四书而生气?她反对女性教育吗?
- 戴比尔斯@钻石的“真面目”被揭开?曾深受人们追捧,如今为何不“火”了?
- 更夫@为何古人深夜要打更?若没人打更后果很严重,古人的智慧让人叹服
- 薛宝钗|薛宝钗如此擅长调解,为何无法宽慰李嬷嬷?要惊动王熙凤上场?
- 同时代@鲁迅生母一手培育周氏三杰,为何鲁迅病逝后她说“死得不算冤”
- 武松#此人在水浒传中排名一百零三,丧尽天良,为何却格外牵挂武松
- 贾宝玉&宝玉生日,黛玉为何要饮下宝钗喝剩的半杯茶此处曹雪芹大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