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甫!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古诗词中的倒插与逆挽

【 周振甫!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古诗词中的倒插与逆挽】
前言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写作篇中,提到倒插与逆挽二法,这两种大多体现在章法布局上。
其实,除了古诗文,这种布局在影视剧也中很常见,例如《阿甘正传》和热播剧《功勋》中张富清篇。
一、杜甫一首诗三处倒插 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提到杜甫的倒插法:
少陵有倒插法,如《送重表侄王砅评事》篇中,“上云天下乱”云云,“次问最少年”云云,初不说出某人;而下倒补云,“秦王时在座,真气惊户牖”,此其法也。《丽人行》篇云,“赐名大国虢与秦”,“慎莫近前丞相嗔”,亦是此法。 《说诗晬语》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中, 先说少年的不凡,后面才告诉大家这个少年是秦王。
《丽人行》是杜甫的名篇,读者更熟悉一些。这首诗中,先写人的形态外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前面说的是丽人种种外貌姿态,然后才点出:赐名大国虢与秦。这些雍容华贵的丽人中,最显赫的是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后面一段讽刺宴乐的奢侈,然后又描写出场“丞相”的威风: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先描述人物的外貌和行为,然后再告诉大家这个人物的身份。即介绍“虢与秦”两位夫人,以及“丞相”这个人。
用周振甫先生的解释,倒插法即“只叙那人形象,后来才点明他是谁”。
但是周振甫先生没有提到这首诗中的另一个倒插。这个倒插在本文第三段会提到。

周振甫!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古诗词中的倒插与逆挽
文章插图

二、逆挽《说诗晬语》卷上,还提到了逆挽之法:
义山“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飞卿“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对句用逆挽法。诗中得此一联,便化板滞为跳脱。《说诗晬语》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出自李商隐的七律《马嵬 》: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出自温庭筠七律《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这两联,都是先说“后发生的事情”,后说“先发生的事情”; 沈德潜称之为逆挽之法。这是一联之中,在时间上的倒叙。

周振甫!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古诗词中的倒插与逆挽
文章插图

三、逆挽与倒插1、《丽人行》第二段的倒插
《丽人行》可以分为三段,中间一段也是倒插,清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提到:
“紫驼”四句,极言肴馔品物之美,而后接以“黄门飞鞚”二句,皆倒插法,唯杜善用之。
周振甫先生忽略了'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也是“紫驼之峰”四句的倒插之法, 说明了美食佳肴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