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举@国学成语故事(63)“跨国”婚姻中的温柔陷阱之包藏祸心

《国学钩沉》,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上)最苦情的和最幸运的
这一节成语故事仍然与郑国相关。
春秋时期,除了那些巴掌大的小国外,在司马老先生编排的“世家”中,有一个最苦情的国家——郑国。
还有一个最幸运的国家——燕国。
大家或许注意到了,在本系列文章中,除了国学成语故事《言而有信》中曾经提到燕国外,其他时间燕国均杳无踪影。
这倒不是笔者偏心,而是燕国实在太低调。
即便翻遍春秋“三传”,提到燕国的地方,相对而言也少得可怜。
可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到了战国时却异军突起,硬生生跻身“战国七雄”之列。
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整个春秋时期,人家一直安安静静地偏安北方,韬光养晦,一代又一代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而且国内也几乎没有发生什么政治谋杀和动乱。
所以时至今日,提及燕国的发展史,还有人不由自主地说:“厉害了,燕国”。
而反观郑国,由于地处战略要冲,几百年来在列强环伺之下,整天过着战战兢兢、动辄得咎的生活。
国际环境恶劣也就罢了,偏偏国内一帮人老觉得自己牛掰,老想试试当“带头大哥”的感觉,结果引来群殴,一下现了原形。
还有,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郑国战略位置如此重要,难免被人惦记,所以有时候想低调都不成。
伍举@国学成语故事(63)“跨国”婚姻中的温柔陷阱之包藏祸心
文章插图
(中)跨国婚姻,暗藏陷阱
公元前542年春天,晋国和楚国决定在虢地会盟。
楚王熊麇派出令尹公子围参加会盟。随后公子围提出先到郑国聘问,并迎娶公孙段氏的女儿为妻,伍举为副使。
临行前,公子围“忽悠”楚王熊麇说:“楚国已经称王,在诸侯之上。我作为使臣应该用诸侯之礼,使列国知道楚国的尊贵”。楚王答应了,于是公子围僭用国君的仪仗等,一路招摇而来。
能和“超级大国”楚国的令尹结亲,郑国自是求之不得。但是看到随行的伍举(伍子胥的父亲)后,很多郑国人心里直犯嘀咕,觉得这家伙不地道(伍举为介,将入馆,郑人恶之)。
于是,就在伍举等人喜气洋洋即将走进宾馆时,郑国派出外交人员(行人)子羽拦住了他们,让他们在城外驻扎。
聘礼举行完毕,楚人提出,为了表示对婚姻的高度重视,楚方希望让军队进城迎娶新娘。
执政大臣子产一听,本能地察觉出里面暗藏的凶险。于是派子羽回绝说:“我们这小城又破又小,容不下您的这么多随从。我们请求在城外平整个祭祀的地方,再听从您的安排。”
公子围命太宰伯州犁(晋国大夫伯宗的儿子,详见成语故事《盗憎主人》)回答说:“这样不合适。贵国国君恩赐婚姻,我们公子特地在先王神庙中隆重祭祀后,才前来迎取新娘。你们让我们在野外举行仪式,这相当于把贵国恩赐丢进了草里,这好说不好听,我们没有办法回去复命。”
子羽一听,心里明白了八九不离十,也就不藏着掖着了说:“小国没有罪过,依靠大国但不作防备就是罪过。我们小国依靠大国图个安定,但是大国恐怕是包藏祸心打小国的主意吧,这样诸侯们会怎么看?”
伍举一看,自己的阴谋败露,而且郑国也有了防备。于是赶紧找台阶下,说楚国和郑国从老一辈就结下的友谊牢不可破,哪有什么包藏祸心……
于是,楚人提出倒转弓袋子进入郑国国都,郑人答应了。
一场潜在的灭国之灾化解于无形。郑人擦擦脸上的冷汗,长舒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