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开|专访景凯旋:诗歌,让被遮蔽的“世界”畅开

畅开|专访景凯旋:诗歌,让被遮蔽的“世界”畅开
文章图片

(图源:IC Photo)
李佩珊/访、文
“每思生平所读 , 虽广览外国文学 , 然于中国古诗却更多共鸣 , 其可怪乎?质言之 , 唐诗自有其永恒价值 , 欲成意会 , 唯心游诗中 , 与古人精神相往来 。 ”
东欧文学和思想研究者景凯旋在2021年回归他唐宋文学的专业 , 出版了《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唐诗二十家》一书 , 他将之称为“还债的一个心愿” 。
在这本诗歌随笔中 , 景凯旋带领读者跟随他在唐诗中做了一次个人性的游历 。 东西诗歌的映照和碰撞俯拾即是:例如 , 他将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和古希腊诗人侬努斯的诗句“西沉的永远是这同一个太阳”相比照 , 从中窥见了古代东西方流逝和循环的两种时间观 。
“西方的历史时间源于希伯来文化 , 认为历史是一个直线矢量 , 有一个开端和终结 , 构成过去、现在与未来 , 现代性就是导源于此 , 而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没有发展出历史观念 , 但这个历史却是‘退化’的 , 这就是唐代怀古诗的真正内蕴 。 在这方面 , 东欧或西方的文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 。 ”景凯旋如是说道 。 他认为 , 对东欧文学的研究 , 使他得以从一个更大的视野来回望中国古代的诗歌 , 书名中的“再见”就包含有这层意思 。
景凯旋自称他有着“老派的诗歌观”:为人生而艺术 , 喜欢诗歌表现生命的矛盾和复杂 。 这本《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唐诗二十家》的着重点也落在了展示诗人的命运 , 探索诗人的心灵 。 正如他所言 , 说到底诗歌的意义在于超越海德格尔所说的日常存在的“当下化” , 让被遮蔽的“世界”在我们栖息的“大地”上畅开 。
|访谈|
经济观察报:您广为读者所知的学术成就主要在近当代东欧文学领域 , 但您求学时攻读的是唐宋文学 。 在您这本书中也时常可以见到唐诗和东欧文学的相互映照 , 比如您引用了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话 , “诗人对于把分配给个人生命的时间与全人类的时间联系起来的一切事物漠不关心” , 来映照王维的诗“对于存在意义的寻求总是止于空无” 。 对您来说 , 连接唐宋文学或唐诗与东欧文学的桥梁是什么?这种跨越地域和时代的互相关照可以给读者什么特别的启发?
景凯旋:这是一个诗歌比较的问题 , 歌德在十九世纪就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 , 这意味着各国文学将不再是独立的存在 , 尤其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 , 不同国度的诗歌比较是自然而然的事 , 人类毕竟在心灵上是有相通之处的 。
对东欧文学的研究使我得以从一个更大的视野来回望中国古代的诗歌 , 书名中的“再见”就包含有这层意思 。
在谈论王维诗时 , 我引用米沃什这句话是想说明王维的诗缺乏对人类的关怀 , 尽管像杜甫这样的诗人不是这样 。 而我个人也更喜欢描写人的命运的诗 , 因为这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 在诗歌的阅读欣赏方面 , 从唐宋至明清 , 乃至近代 , 诗评家们只是限于风格、修辞的评点 , 除了王国维 , 很少有人从观念方面去把握诗歌的价值 。 比如 , 我在书中提到自然时间和历史时间 , 中西方在轴心时代都是循环的自然时间的观念 , 西方的历史时间源于希伯来文化 , 认为历史是一个直线矢量 , 有一个开端和终结 , 构成过去、现在与未来 , 现代性就是导源于此 , 而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没有发展出历史观念 , 但这个历史却是“退化”的 , 这就是唐代怀古诗的真正内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