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_历史|欧洲如何成为欧洲( 二 )


同时 , 戴维斯也提及欧洲历史上的沉痛教训:“在一方面 , 可以认为当然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历史教育传统上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味道 。 在它于十九世纪发源时 , 历史教育被纳入为爱国主义服务 。 在最原始的形式中 , 它的内容比人名、年代和统治王朝名称的一份花名册好不了多少 。 由此它发展为一种国家的英雄 , 胜利和成就的叙述 。 在最极端的形式下 , 它被精心设计用来训练学校的儿童 , 使他们将来在国家的战争中充当杀人者和死伤者的角色 。 ”
也就是说 , 民族主义虽然有正向作用 , 但在极端情况下 , 就会出现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这样的例子 。
戴维斯在书中极力避开这些桎梏 , 同时也不再将帝王将相作为历史的主体 , 而是以相当篇幅书写平民、被迫害者 , 乃至异教徒、麻风病患者和吉普赛人……
戴维斯的历史观 , 也是人们往往忽视的常识 。 比如他在书中提到 , 编年史家和历史学家津津乐道于撰写独立的、持久的、有自我意识的部落历史 , 但在当时并不存在这样的实体 。
欧洲这个实体也一样 。 在《古典时代》中 , 戴维斯先是铺陈了“欧洲”这一名词正式亮相之前的历史 。 那时 , 欧洲还不是独立的“大陆” , 而是一个“半岛” , “没有名字 , 就像一艘船的傀儡 , 停在世界上最大的陆地的船头 。 西边是无人跨越的海洋 。 南边是两个封闭的、相互联系的海洋 , 散布着自己的岛屿、入口和半岛 。 北边是巨大的极地冰盖 , 随着时代的推移而膨胀和收缩 , 就像一些可怕的、冰冻的水母 。 东边是通往世界其他地方的陆桥 , 所有的人民和所有的文明都来自那里 。 ”
地貌、气候、地质和动物群落共同营造了一个良性环境 , 正如书中所说 , “在历史上 , 这些地理单元基本保持稳定不变 。 同时 , 凌驾其上的政治单元却起起落落、变幻无常 。 那些‘尘世中傲慢的帝国’接连不断地走向灭亡 。 但是 , 平原和山脉、海洋、半岛、岛屿显然会持续到永远” , 这也是理解欧洲史的基础 。

欧洲得名于传说被宙斯带到克里特岛的欧罗巴公主 , 米诺斯文明则得名于她的儿子 。 换言之 , 欧洲文明的起点是克里特岛 。 克里特文明灭亡后 , 直到希腊文明兴起 , 依然没有“欧洲”这一概念 。
希腊灭亡后 , 直到罗马崛起 , 同样没有“欧洲”这一概念 。 真正的欧洲概念诞生 , 与基督教关系极大 , 直至地理上的欧洲全面基督教化 , 文化意义上的“欧洲”才宣告诞生 。
这个过程可以视为欧洲的“胚胎”时代:古希腊跨越千年 , 全盛期更是取得了惊人成就 。 罗马崛起则预示着新型陆上强国对海洋文明的征服 。 更重要的是 , 罗马吸收了希腊文化 , 主宰此后数百年的罗马帝国政治文化生活 , 直到基督教出现 。
在《帝国时代》中 , 欧洲进入中世纪 , 也是一段将基督教重新组织成新帝国制度的历史 。 在戴维斯看来 , “中世纪的主要标志是全副武装在马上的骑士、被桎梏在领主土地上的农奴和修道院中祈祷的修士” 。
罗马主教将自己的地位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步 , “教皇”一词就在此时诞生 , 同时获得了建立君主国的领土基础 。 当然 , 戴维斯并不喜欢这样 , 所以他在书中引用了托马斯·霍布斯看法:“教皇制度只是死去的罗马皇帝的幽灵在坟墓中被戴上王冠 。 ”
书中提到 , 学术界有一种将中世纪世界描述为静止状态的风气 , 但实际上或许并非如此 。 维京人和马扎尔人纷纷加入 , 让基督教共同体不断扩大 , 但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黑暗与衰颓 , 迫使欧洲进行革新 , 走出中世纪 。 换言之 , “静止封闭的黑暗中世纪”是一个伪概念 , 戴维斯写道:“实际上 , 封建社会是建立在一堆杂乱无章、互相冲突的依附和忠诚基础之上的 , 充满了例外情况和豁免条款 , 曾经明确的义务层级由于几代人互相竞争的特权、有争议的权利和逐渐淡忘的义务而变得混乱” , 这种混乱也是变革的动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