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_历史|欧洲如何成为欧洲( 三 )


《转型时代》就从走出中世纪开始 , 它始于文艺复兴 , 止于“一战” 。 文艺复兴让欧洲开始向现代文明蜕变 。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 , “欧洲”这个概念被赋予了地理和宗教以外的意义 , 不再近似于甚至等同于“基督教世界”这一概念 。
相比其他文明 , 欧洲文明确实有特别之处 , 具体表现为不确定性 , 尤其是地中海文明 。 正如书中所说:“尼罗河、印度河、美索不达米亚和中国的大河流域文明 , 持续时间很长 , 但在地理上和知识上的发展却缺乏活力 。 地中海文明受到持续运动的刺激 , 引起了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 。 不确定性激发了一种持续的思想骚动 , 不安全性激励了有活力的行动……就像欧罗巴的外衣 , 这些古代航海家的思想不断地在风中飘动 。 ”
这种极具魅力的不确定性 , 在工业革命后反而改变 , 呈现一种思维上的固化 。 最典型的论调当然是“欧洲中心论” , 或者说是“西欧中心论” 。 这种文明层面的霸权 , 固然在某种程度上阐释了世界文明的走向 , 但欧洲史的叙事 , 却也因此失去了原有的不确定性 , 以及由此衍生的思想火花与创新 。
戴维斯所要做的 , 就是“为欧洲历史设计出一种事件和空间的坐标系统” 。 这种坐标系统的形成过程 , 充满着各种有趣的细节 。 比如戴维斯认为 , 古希腊文明的奇迹 , 一个重要原因是“高强度的阳光” 。 正因为有了高质量的光线 , 画家们才能以超乎寻常的精确去看待事物的形体和颜色 , 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更高超的文明 。 同时 , “阳光充沛又随季节变化 , 能够为户外生活提供动力的气候” , 以及“为航海、商业、殖民提供理想环境的爱琴海” , 使得古希腊“便于继承、引进和发展的既存古老文明” 。

在“西欧中心论”的传统观点中 , 因为文艺复兴的承继 , 许多人将古希腊视为完美典范 。 但理性的人都知道 ,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暗面 , 古希腊并非只有璀璨 。 在戴维斯笔下 , 不但记录了希腊哲学、文学、艺术、科学和政体的巨大成就 , 也写下了它的暗面 。
不管怎样 , 古希腊文明所留下的遗产 , 足以让整个欧洲享受至今 。 它的生命力之勃兴 , 早已超越了实体 。 而正是基于对古希腊的推崇 , “西欧中心论”并非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 , 基于大航海时代与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飞跃与殖民文化输出 , 而是可以在古希腊文明找到源头 , 即使希腊并非地缘上的西欧国家 。
希波战争被视为东西方观念的滥觞 , 象征着自由的西方(希腊)与专制的东方(波斯)的对立 , 也是后世欧洲人的认知基础 。 这场战争让免于被波斯统治的希腊人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认同感 , 将希腊视为“自由之地” , 与之对立的东方则充满专制与无知 。
这个看法当然是极端的 , 但在当时却被视作文明抵御野蛮的支撑 。
古罗马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这种极端思维 , 同样是基于它的伟大璀璨 。 相比古典城邦的架构 , 罗马共和国有着极大的内聚性 , 又通过这种内聚性产生的强大力量 , 推动扩张主义 。
因为与哥特人的冲突 , 罗马人始终对“蛮族”有着极大的怀疑 。 在罗马人看来 , 帝国是文明的 , 蛮族是不文明的 。 从地理边界来说 , 它与希腊波斯的隔阂不同 , 但从“西方意识”上来说 , 却有着共通之处 。 当然 , 罗马人不会想到 , 当帝国走向没落 , 蛮族会入侵 , 最终他们会同化 , 并在帝国废墟上形成各种多元国家 , 也成为今日欧洲版图国家林立的基础 。 同时 , 基督教强大的文化输出 , 也成为今日欧洲的基础 。 即使文艺复兴时代后的欧洲极力摆脱“基督教世界”的定义 , 但这种摆脱并不是隔绝 , 而是将这个旧定义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 同时让自己变得更宽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