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读张爱玲随想


张爱玲的文字实在是伤人的 , 她的字典里没有“忠厚”与“体贴”二词 。 比如下面这句:“父母大多不懂自己的子女 , 而子女却早就看透了父母的为人 。 ”难道她竟不知 , 此语会让普天下多少父母受伤 , 甚至无地自容 。 看来这与她童年时期父母离异导致的种种悲剧有关 。

喜欢张爱玲实在适用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叶公好龙 。我们只可能喜欢文学史上死掉的张爱玲 , 而不可能喜欢一个住在隔壁的张爱玲 。 如果张爱玲恰好睡在你的下铺 , 你可能会很讨厌她 。

读了张爱玲后 , 我越来越倾向于把爱情理解为一种能力 。 很多人其实早就把这种能力丢失了 。 由于性情与遭际不同 , 这种“丢失”有可能发生在二十岁 , 甚至更早 。

张爱玲对“五四”这个神圣符号也不假辞色 。 《五四遗事》中 , 五四青年罗文涛在自由恋爱的道路上与时俱进 , 锲而不舍 , 最后结果是一个人有了三个太太 。 小说结尾 , 爱玲同学出语刻薄:“他们家最起码打牌不用找搭子了 , 关起门里正好一副麻将 。 ”
当年“自由恋爱”哪里像一些人宣称的那样?无非一样的是情场上的追欢逐色 , 到了五四时期换了一种名称 , 叫“自由恋爱” , 而已 。

张爱玲对待爱情的态度是虚无的 。 张爱玲让人感佩之处在于 , 对爱虚无 , 对婚姻又特别认真 。 早年对胡兰成 , 后来对赖雅 , 她都做到了仁至义尽 。 尤让人愤愤不平的是 , 胡兰成还是个渣男 。

检点百年文学 , 最“现实主义”的作家是谁?我觉得竟然是张爱玲 。 没有哪个作家像张爱玲那样用地道、圆熟的中文写透了人生的残缺与伤痛 , 以及人性的亏与欠 。 与张爱玲相比 , 庙堂上、礼堂内、大厅中的“现实主义”只是“半吊子现实主义” , 甚至“伪现实主义”而已 。
然而 , 太现实也正是张爱玲的缺陷 。
王安忆在复旦大学讲小说 , 劈头就说:“小说不是现实 , 它是个人的心灵世界 , 这个世界有着另一种规律、原则、起源和归宿 。 ”
如果让我来接着王安忆的“小说不是现实”朝下讲 , 我会这样讲:小说不是现实 , 它是现实围困中的精神突围 , 是凭借叙事和想象超拔于破碎生活之上的破茧而出、振翅而飞 。
【王安忆|读张爱玲随想】我觉得这也解释了王小波何以称张爱玲的小说为“幽闭型小说” , 且明确表示不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