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斯文:九如巷张氏姐弟家书情

编者按
近日 , 以“相约北京 遇见江南”为主题的“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在京城掀起了一股苏州文化热 。 而念起苏州近现代文化的标志性人物 , 九如巷张氏绝对是绕不过的话题 。 恰逢由苏州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联合举办的“九如巷三号张氏文献展”也在苏州开展 ,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2月27日 。 展览期间 , 九如巷张家后人拿出不少珍藏的文献史料 , 有些还是首次呈现 。 在这些展品中 , 张家姐弟之间的通信 ,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跨越到二十一世纪 , 从国外到国内 。 他们仍在以传统书信相互联络 , 同时为编辑《水》往来笔墨 。 书信中也牵涉到一些张家友人 , 如俞平伯、余英时、匡亚明等 。 家书中有姐弟情深 , 同时也凸显出当代文人之家交往的印记 。 2022年春节来临之际 , 本版特约江南文化学者王道解读其中几封 , 再次体会来自苏州文人家庭的流动的斯文 。
|流动的斯文:九如巷张氏姐弟家书情
本文图片

张华奎写的家信 。
|流动的斯文:九如巷张氏姐弟家书情
本文图片

周有光、张允和写给张寰和的贺年卡 。
壹 昆曲、千禧年、江南小生
五弟、小二妹 , 12月26日信收到 , 条理分明 , 问得极好 , 我可逐条答问 , 并告诉你们我的原则 。 一、所有小题如“未曾相识”;“已相识”等等 , 是给你们知道顺序 。 纪念册上不必刊明小题 , 即依我的小题把照片排刊先后而已 。
二、我是1970年与徐樱同到夏威夷(由台初次至美)在那里教曲友昆剧身段 , 演了三台戏 , 住五十多天 , 才到四姐家的 。 在四姐家住五年 , 回台湾四个月又到美国西部 。 在赵家住到千禧年 。
千禧年宏女接我到康州 , 所以现住在和家 , (这样写 , 是要你们知道我的过去旅程及住处) 。
三、有志成的照(片)一概印成如杜丽娘那样大小 , 没有志成合影 , 我个人 , 及同别人的照(片)都不须印大的 , 越小越好 , 我喜欢小而清晰的照(片) 。 附寄一张陈安娜为我印的游园春香影 , 让你们参考(这是我很喜欢的小形身段)(一定要寄还我) 。
四、1993年更正为1997年 , 是曲友赵徐志云太太为我九十岁祝寿 , 在美国圣马刁安老自助处办的祝寿庆典 , 非常热闹 , 京剧票友还演八仙上寿 , 各人唱一段京戏 , 我扮“王母娘娘”唱昆曲 , 又同学生杨美珊演了牡丹亭的“春香闹学” , 是车祸受伤后 , 我还能在高龄串演的高兴事 。
五、册子页数可减至极少为之 。
六、“海韵”是金山一个华人京剧票房 。
七、明德排在凌宏前面 , 我赞同 。
八、玉菁、嘉玲、嘉俊等照(片)都是台湾拍的 , 最近给我的 , 不必注明年月日(我不知道) , 其中一张三人的有嘉俊在后面 , 不全身 , 前面小儿是夭折的小孙子 , 嘉华这张可以取消 , 不刊登为是 。
九、背后有战旗的 , 武装生角是顾传玠扮的张绣 , 坐地者是朱传茗扮的婶娘 , 这戏名《张绣刺婶》 , 又名《战宛城》(是三国志上的戏) 。
十、《亭会》小生名赵汝舟(赵伯涛) , 是元和扮的;旦角名穆素徽(谢素秋) , 是许振寰扮的 。 昆山演的义务戏之一 。
十一、《楼会》小生名潘必正(于叔夜)是元和扮的 , 旦角名陈妙常(穆素敏) , 是许振寰扮的(也是在昆山演的义务戏之一) 。
十二、(1)附图四张 , 以连、杏珠结婚喜宴 , 左起杏珠母、杏珠、以连、元和 。
(2)元和在美国加州屋仑市(约1976年或1977年 , 不必注明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