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谁在大厂“推荐”我的简历?( 二 )


简短的线上聊天中李格并没有透露其他付费业务 , 这类中介机构主要的盈利业务是依靠售卖职业规划课程 , 以及协助优化个人简历 。 目前国内有不少正规的职业规划培训机构活跃在市场 , 如小灶能力派 ,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 , 已完成两轮共计数千万的融资 。
这些以卖课为主的中介机构会整合并提供一些大厂实习招聘的信息 , 实际动作是替学员“海投”简历 , 或与内部员工进行合作 , 进行有偿内推 。 这些动作更像是一种欲盖弥彰 , 因为即使是正规渠道 , 也只是提高简历露出概率 , 靠成功入职收取费用远远比不上“美化简历”以及“职业规划辅导”等课程 。
更重要的是 , 通过“中间人”找到的“内推” , 并不一定是“有效内推” 。 部分中介机构与大厂内部人员串通一气 , 打着“内推”的名号 , 为付费学员提供自己策划的“远程实习” , 甚至没有大厂员工的参与 , 直接租用一个办公场地 , 为付费学员唱一场“实习”的大戏 。
这种“无效内推”并不会为学员带来任何好处 , 最多会给学员发一封所谓的“推荐信” , 但这封信不会盖上公章 , 更不会在公司内网上留下实习痕迹 , 毕竟这样的“实习”并不会通过人事部门 , 这也就意味着 , 这段实习经历 , 无法通过正规的背景调查 。 李格甚至直接表示 , 如果不走人事 , 那么这段“实习”只能作为项目经历写在简历 , 并不能作为实习经历为简历加分 。
据某一线大厂内部员工向「新熵」透露 , 这种付费内推“绝对属于越过高压线的行为” , 在入职时 , 每位职员都会被“科普”公司的高压线在哪里 , 一旦踩到 , 后果至少也是直接开除 。 在郑州从业多年刑事辩护的白律师也表示 , 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 不当利用公司利益谋取私利 , 涉嫌职务侵占 , 法律规定立案标准为五千至一万元以上 。
付费内推已经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 各个公司的岗位被明码标价 , 声称“保过” , 价格高昂 , 却顶不过求职者对大厂工作的渴望 。 然而 , 对招聘方来说 , 这种“凑数”的实习并不会让简历更加好看 , 不少大厂HR表示 , 这种不够真实的实习经历写在简历上 , 甚至会成为减分项 。 “这种假项目 , 有经验的HR一眼就能看出来 。 ”
“无效内推”大行其道 , 付费实习的套路也只能用老套来形容 , 但求职者对大厂的渴望永不消退 , “哪怕是割韭菜 , 也被割得心甘情愿 。 ”
02  交钱打工是怎么卷起来的?2018年 , 有人在知乎提问“投行从业者是怎么看待内推收费实习这种现象的?” 。 上百个回答帖里 , 不少人表示“内推机构钻了招聘机制的空子” 。 有投行内部人士留言称:机构不会在乎通过实习收到的“小钱” , 也没有哪家头部指望这种费用增加进项 , 确实有一些不走公司流程的“帮工” , 大多是负责项目资料整理的脏活累活 , 流动性大 , 多数是冲着机构牌子甘愿免费打工的 , 但利益导向的中介无疑破坏了这种平衡 。
这种不成文的行业习惯曾广泛存在于投行券商中 , 金融机构大量基础研究工作需要人力协作 , 工作内容简单、含金量不高 , 但在头部机构的金字招牌下 , 这种免费打工能吸引到很多寻求实习经验的求职者 , 于是干活不拿钱的“小黑工”出现了 。
不同于正式实习、没法走人事流程的“小黑工”更像是求职者心中的技能培训岗 , 不少慕名而来的人即使不能把这段经历写进简历里 , 也觉得见识了头部机构的运转流程之后 , 对整个职业生涯有裨益 。
类似的免费打工还存在传媒、医疗等行业内 , 一位2021年毕业的传媒专业应届生向「新熵」举例 , 如芒果TV和旗下公司就常年大量招聘实习生 , 条件是吃住自理、没有报酬 , 每年学校里对口专业要实习的学生投简历热情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