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曹涵美所绘连环画《家》
两种连环画风格明显不同 。 费新我和钱君匋合作版本带有中国画的韵味 , 水墨渲染、线条柔和 , 尤其最后一幅明显是山水画的画法 。 曹涵美的线条比较遒劲硬朗、直线勾勒较多 , 能看出受到中国古代的绣像和当时比较流行的装饰艺术的影响 。 两种风格各有千秋 。 可惜 , 曹涵美的版本并未出版 , 费新我钱君匋版本的旧书存世也有限 。 但这对连环画这种通俗形式如何与新文学结合是一种探索和尝试 , 对于当下的研究也有一定意义 。
文章图片
费新我(绘)、钱君匋(文字说明)合作 , 万叶书店出版连环画《家》内页
张爱玲的开创:自己为文字作品配插图
进入1940年代 , 出现了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张爱玲 。 她也带来了一个新的模式——作家本人直接介入自己作品的插图 。 她把绘画与自己的文学创作相结合 , 为自己的小说和散文画插图 。
张爱玲从小喜欢画画 , 1937年圣玛利亚女中毕业时 , 她填了一张表格 , 在“最擅长的”一栏 , 她填写的不是写作 , 而是绘画 。 而且张爱玲发表的第一个作品 , 也并非文学创作 , 而是一幅漫画 。 照她自己的说法 , 她中学时代的一幅漫画投到上海一家英文报纸《大美晚报》 , 结果画被采纳了 , 她还得到了5块钱的稿费 , 拿着稿费她去买了两支口红 。 可惜迄今为止 , 我们还没有找到这幅漫画 。 如果有朝一日 , 张爱玲第一件发表的作品能够“出土” , 将是一个重大发现 。
1939年 , 张爱玲入香港大学文学系;1942年 , 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返回上海 , 短期入学圣约翰大学后退学 。 她选择了一条她认为自己该走的路——以文为生 。
但她文学之路的发端与一般中国作家不同 , 她首先是给上海的一家英文杂志《20世纪》投稿 , 用英文写影评 。 而后她用英文写了一篇介绍中国人生活和服饰的变化 , 并自己为这篇英文文章画了12幅插图 , 诠释中国不同朝代的服饰穿着 。 这篇文章的中文版就是后来收录在《流言》中的《更衣记》 , 由此开始张爱玲为自己的作品配插图 。
文章图片
张爱玲《更衣记》英文原版的插图
在为英文杂志撰写一段时间文章后 , 她正式转到中文写作 , 并开始写小说 。 《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先后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连载 , 然后开始给上海一系列文学杂志(如《杂志》、《天地》等)写小说和散文 。 1944年8月 , 出版第一本著作中短篇小说集《传奇》 , 收录了《金琐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花凋》、《封锁》等10篇作品 。
除了《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封锁》没有插图外 , 其他7篇在杂志发表时均画有插图 。 比如《金琐记》张爱玲配了四幅插图 , 除了男女主人公以及配角外 , 小说人物穿的一双鞋都有生动的插图 , 可见其绘画上的才能 , 作家为自己的作品画插图从张爱玲开始是一种创新 。
文章图片
张爱玲为《金锁记》中曹七巧画的插图
但奇怪的是 , 这些文章在杂志上发表时 , 张爱玲都兴致勃勃画了插图 , 出版的单行本这些插图却没有收录 。 其中缘由 , 我们并不清楚 , 也许因为当时印刷条件所限 , 或者原稿未保存妥善 。 但无论如何 , 这是张爱玲文学与美术创作结合最密切的一个时期 , 也是她与视觉文化的关系最接近的一个时期 。
- 哥哥|有位宝妈很郁闷:每次小姑子回娘家,走后婆婆总有十多天不待见我
- 中国文化@古代“最奇葩”对联,上联与下联丝毫不差,为何被称为千古佳对?
- 赛装节$民族文化风情融入开学课程
- 走进新时代&文化志愿者 送戏进乡村(新春走基层)
- 招聘|啥日子出生的人,事业遇到困难也不害怕,不断前进遇知音,好运来
- 江苏省|钓鱼届的扛把子,江苏男子带父亲硬核垂钓,网友:邓刚也要让三分
- 职场故事|老板儿子结婚,老员工只包了600元,老板找借口直接开除老员工!
- 灯塔!嵊泗县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 李宁玉@2022壬寅虎年江苏文化嘉年华暨第十届多伦多秦淮灯会成功举办
- 冰墩墩&文化冬奥|冰雪奥城难忘今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