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关|读懂广州·解密丨两百多年前西瓜园旁,出现高级文化沙龙

老西关|读懂广州·解密丨两百多年前西瓜园旁,出现高级文化沙龙
本文图片

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 , 到底该从哪些细节处追寻呢?
当说起群星璀璨的启蒙时代时 , 我们会想起巴黎十八世纪盛行一时的沙龙 , 哲学家在里边雄辩滔滔;当说起影响深远的理性时代时 , 我们会想起英国旧时的绅士俱乐部 , 知识精英既在这里热情讨论科学与哲学 , 也毫不犹豫地介入政治与经济运作;因而 , 当回溯广州的文化往事时 , 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类似的地方 , 有知识火花的碰撞 , 有足够的文化与审美品位 , 有悄无声息的谋略 , 更有深远的影响力?
西关素来是人文繁盛之地 , 广州日报旧址所在的西瓜园亦是文脉深厚之地 , 昔日独一无二的文化沙龙——文澜书院就在咫尺之遥的文澜巷 。 随意走进这条小巷 , 从一块块光影斑驳的古旧麻石间 , 你或许可以勾勒出文澜书院的完整印象 。
老西关|读懂广州·解密丨两百多年前西瓜园旁,出现高级文化沙龙
本文图片

文澜巷在今西关上下九街区内 。
▍缘起
十三行巨贾聚首 , 建高级文化沙龙
作为一个持续了100多年的知名“文化俱乐部” , 文澜书院的缘起却相当务实 , 与“文化”没有太大的关系 , 它的前身是由十三行商人捐资兴办的“清濠公所” , 所清之濠 , 就是现在已深藏于高架桥之下的西濠涌 。 当年的西濠 , 起于流花湖 , 顺着西城墙(今人民路西侧)蜿蜒南下 , 由太平街(今光复南路)通往西濠口 , 再注入珠江 。 全长约5000米的西濠涌码头密布 , 帆影簇簇 , 有“奇珍异宝 , 骈阗衢市”的美誉 。 可如此繁忙的西濠涌偏偏极易淤塞 , 既影响货运 , 也使居民饱受水浸之苦 。 1810年 , 正是西关十三行商人富甲一方之时 , 潘、伍、卢、叶等几大巨头自愿捐出下九甫绣衣坊(今下九路附近)的十几间大屋 , 发起成立“清濠公所” , 大屋除公所使用外 , 余者出租 , 租金全部用作清濠的费用 。 同一年 , 诸巨头再次扩建公所 , 定名“文澜书院” , 又在院后建了座文昌庙 , 定下“以文会友”的宗旨 , 广聚粤中仕子 , 至此 , 文澜书院虽仍要承担“清濠”之责 , 但更多的 , 却是向一个“文化俱乐部”转型了 。
老西关|读懂广州·解密丨两百多年前西瓜园旁,出现高级文化沙龙
本文图片

文澜书院的缘起与“清濠”息息相关 , 可见其浓厚的岭南特色 。
读到这儿 , 不知你会不会有些疑惑?十三行富商为什么要借着清濠之机 , 变着法弄出一个文化俱乐部来呢?其实 , 看一看现如今多少富商想方设法要跟文化界、书画界沾个边 , 进入种种圈子 , 以显示自己“不仅只是有钱” , 其中的心理动机就不难明白 。 再说 , 当年的十三行富商还真不只是看上去有文化 , 而是真想变得有文化 。 比如 , 十三行首富伍家曾费巨资建起老广州数一数二的藏书楼 , 潘家后人中也是大家辈出 。 这些“富而好文”的巨贾碰头一合计 , 建个“文化俱乐部” , 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 此外 , 彼时富商虽然富甲一方 , 地位却相当之低 , 列于“四民”(士农工商)之末 , 见个秀才都有点气短 , 其影响力远不如今天的马云、王健林之类 , 建个“文化俱乐部” , 也好打通与上层社会的关系 。 种种混杂的动机 , 就此催生了老广州独一无二的“文化俱乐部” 。 其实 , 你若细细考究十八世纪巴黎知名文化沙龙的渊源 , 原因也不外乎这些 。 所谓“日光之下 , 并无新事” , 说的就是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