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作战篇》
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 , 胜敌益强 。 “作”是“制造”“兴起”之意 。 “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 , 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 , 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 。 本篇继《计篇》之后 , 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 , 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 战争依赖于经济 , 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
第三篇《谋攻篇》
讲的是以智谋攻城 , 即不专用武力 , 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
二、作战指挥(第四篇至第六篇):
第四篇《军形篇》
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 , 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
第五篇《兵势篇》
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 , 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
第六篇《虚实篇》
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 , 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 , 以多胜少 。
三、战场机变(第七篇至第九篇):
第七篇《军争篇》
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 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
第八篇《九变篇》
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
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
四、军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
第十篇《地形篇》
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
第十一篇《九地篇》
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
五、特殊战法(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
第十二篇《火攻篇》
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
第十三篇《用间篇》
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 , 内容也很有哲理性 , 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
《孙武传》
成书过程
孙武辗转到吴国时 , 适逢公子光政变 。 吴光即位后 , 伍子胥听说其才能 , 向吴王推荐 。 孙武带着这13篇晋见吴王 , 获得重用 。
孙子兵法名言名句(张砚钧作品)
《汉书·艺文志》记载:“兵权谋家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 , 图九卷” 。 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于见吴王前;见吴王后又着问答多篇 。 晚至唐代 , 流传的孙子兵法共三卷 , 其中十三篇为上卷 , 还有中下二卷 。 注家杜牧认为 , 曹操将八十二篇孙子兵法删节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认为十三篇出自孙子本人 , 不是曹操删节的结果 , 是由孙武草创 , 后经其弟子整理成书 。
始计篇
孙子曰:兵者 , 国之大事 , 死生之地 , 存亡之道 , 不可不察也 。
《孙子兵法》十三篇竹简手抄版(姜国辉书)
故经之以五事 ,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 , 二曰天 , 三曰地 , 四曰将 , 五曰法 。 道者 , 令民与上同意也 , 故可以与之死 , 可以与之生 , 而不畏危 。 天者 , 阴阳、寒暑、时制也 。 地者 , 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 将者 , 智、信、仁、勇、严也 。 法者 , 曲制、官道、主用也 。 凡此五者 , 将莫不闻 , 知之者胜 , 不知者不胜 。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
将听吾计 , 用之必胜 , 留之;将不听吾计 , 用之必败 , 去之 。
计利以听 , 乃为之势 , 以佐其外 。 势者 , 因利而制权也 。 兵者 , 诡道也 。 故能而示之不能 , 用而示之不用 , 近而示之远 , 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 , 乱而取之 , 实而备之 , 强而避之 , 怒而挠之 , 卑而骄之 , 佚而劳之 , 亲而离之 。 攻其无备 , 出其不意 。 此兵家之胜 , 不可先传也 。
- 中庸|《中庸》经典20句,尽显君子风范
- 京剧|经典京剧复排,《杨门女将》正式建组
- 爱民$上联“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下联太经典了!
- 藏书|45种汉译经典精装本|家庭藏书
- 识人术#弘一法师的这2句识人术,非常经典,可以教你简单辨别小人与君子
- 老牛吃嫩草!苏轼80岁好友娶妻,他与好友相互调侃作诗,其中一句成经典名言
- 对联$千古绝对!上联“小偷偷偷偷东西”,下联真是太经典了!
- 海南日报&经典爱情喜剧《奋不顾身的爱情》海口上演 演绎烽火中激情燃烧的岁月
- 经典|沙僧吃掉9个取经人骷髅头,后化成9股阴风不见,他们的结局怎样?
- 天津歌舞剧院|今晚奏响民乐“经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