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先秦儒家礼乐教化思想注重内在修养及品德,对现代亦有借鉴价值

礼是祭祀神灵之事,礼的产生萌芽也是源于原始血缘氏族的产生,并随着其发展而逐步壮大的。周代发展而成的礼跟以往的宗教仪式相比,丰富了一些具体的内涵。形成周公制礼作乐已然是指社会制度与文化的建构,其宗旨划分社会等级。
荀子@先秦儒家礼乐教化思想注重内在修养及品德,对现代亦有借鉴价值
文章插图

我们日常所能看到的是礼的外在形式。与德性相关联后,渐渐地成了一种道德规范,就是不同等级之间的人,做不同身份之事。这些将礼赋予了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意义和内涵,成为社会道德的一种,同时也成为修身治己的方式。到了春秋,礼成为儒家所崇尚的传统道德伦理中至高标准。
先秦儒家遵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在他们来看人道是来源于天地自然之道。因为天地是有着自己运行的自然规律,礼的制定是以自然之道为原则,同样将天地自然之道在社会中的显现。
荀子@先秦儒家礼乐教化思想注重内在修养及品德,对现代亦有借鉴价值
文章插图

孔子认为,礼是前代圣王秉承天地之道,来理顺人情的。失去礼就无法生存,遵守礼才会发展,由此得出,先秦儒家之礼的法则为了求其合理性,是与天地相通的一种自然性规律。
此外,文献中诸多表述礼即理,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规范。即是孔颖达所谓:“理,谓道理,言礼者使万事合于道理也。”或者说,礼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必要的法则,遵循礼则治,违背礼则乱。君子职其事,治事依其理,依理则体现为礼。只有这样,民众百姓就会各得其乐,实现社会稳定和谐的目标。
荀子@先秦儒家礼乐教化思想注重内在修养及品德,对现代亦有借鉴价值
文章插图

先秦儒家把复杂的社会关系归纳为五伦,这是人类社会基本的伦理关系,把这五种关系处理好了,社会就和谐了。孔子非常注重身份等级,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之间、父子兄弟之间的名分等级,这是以伦理为根基,没有礼的规范就没法确定。
孟子看来,对待这样的伦理关系应该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一系列原则都是通过礼来实现的,比如君臣有义,是说上下级之间相处,要合于义,义者宜也,即要适度,君不能颐指气使,臣不可谄媚佞上,而应像孔子所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荀子@先秦儒家礼乐教化思想注重内在修养及品德,对现代亦有借鉴价值
文章插图

长幼有序,实际上是一种秩序先后的原则,晚辈都应该恭敬礼让长辈。父子有亲是指父亲和子女之间应该各有其责,作为父亲应该对子女呵护、教育,反之,作为子女应该对父母孝顺,关爱。
荀子亦曰:“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意思就是,礼规范了社会的长幼、贵贱等等关系,保持社会的人际关系。因此,礼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伦理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主要是维系社会秩序,它是一种外在形式的展现,其核心在于德性之修养。
荀子@先秦儒家礼乐教化思想注重内在修养及品德,对现代亦有借鉴价值
文章插图

礼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先秦儒家认为,人类的行为必须有个共同规范,那就是依礼而行。礼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是社会中所有人都要要遵循的。于是荀子就根据社会角色的区分,进行规范。
礼对不同的人做了不同的规范。对君王而言,应该保持公平不要偏袒,作为父亲要包容又教育关爱儿子,作为儿子对父母要孝顺尊敬,作为兄长要对弟弟在关照,人弟则要对兄长恭敬遵从,作为丈夫不应该放任下流,而妻子应该温柔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