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格&论徐鲁《爷爷的苹果园》的教育性:儿童文学作品的“精神养料”
儿童文学作家不仅肩负着文学创作的艺术重担,而且承担着培育祖国花朵的社会使命。所以,儿童文学既有艺术性,也要注重教育性和思想性。即“如何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以及提供什么样精神食粮”。
徐鲁的长篇儿童文学作品《爷爷的苹果园》,具有极强的教育性。作家犹如一位谆谆教诲的师者,为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不知疲倦,煞费苦心。作品中体现教育性的情节与句子,比比皆是。比如:小说中着重塑造了学成回乡献身教育的王校长,为学校发展带头捐钱出力的周爷爷,他们的一言一行,就是最好的教育榜样。再比如作品中形象化的句子——“是啊,小树们正在长高、长壮,不能缺少‘精神养料’呀!”其中表达了作家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教育要注重精神引领,给予孩子精神养料;也体现了作家浓浓的教育情怀与社会担当。
文章插图
“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和主题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帮助青少年更自主地建构自身的品德系统。”比如作品中引导孩子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内容,非常鲜明。在“绿色课堂”一章中,作家指出开满洁白苹果花的果园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自然课老师带领孩子们深入田间地头,学习苹果花授粉、光合作用等常识,向果农学剪枝技术,这不仅是劳动课,也是思想教育课,因为从中可以让孩子懂得许多深刻道理——修剪枝条,就像是修剪去“自私”和“好吃懒做”的败家子;压低苹果枝,让它们向四面生长,就像做人要低调一样;“谁知苹果甜,个个皆辛苦”,让孩子懂得劳动辛苦,要珍惜劳动成果。不难看出,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生动形象的故事和语言,把孩子带进真切的自然与生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认识生活,热爱自然,领悟真理。特别是月光下小鼷鹿的故事,不仅让孩子们认识小鼷鹿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而且培养了他们保护小动物的爱心与责任心。主人公乌格用一句“狼来了”,巧妙地吓退了捕杀小鼷鹿的坏人,体现了乌格的智慧与勇气。由此可见,要培养孩子的这些美好品德与能力,光坐在教室里努力学习,是远远不够。
文章插图
在“青青的小树林”这章节里,作家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写弓河小学校园东南角的那片茁壮成长的小香樟树林,这既是赞美师生与当地百姓共同打造美丽校园的自主精神,又象征茁壮成长的孩子们充满生机活力;特别是描写种植千瓣莲的情节,以花期不一致,阐明作家的教育主张:“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手中的宝,都是一朵花,有的,没准就是一朵千瓣莲,那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既然选定了教书育人这个神圣的职业,那我们首先最应该学会的,就是对每个孩子都要有信心,要学会耐心地等待,等待最美的千瓣莲盛开的时候。”面对现实中那些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摧熟教育,孩子们是多么需要信心教育、耐心教育,多么希望遵循教育规律来办教育。这些教育思想,完全可以给现实中的教育人醍醐灌顶,好好冷静审视与反思。
总之,无论是青青的小树林,还是栽种千瓣莲,作家都巧妙地将自然生活变成学习的课程,让孩子受自然山水滋养、陶冶,获得欣赏美的原动力,感受自然之美,抵达人与自然和谐境界。正如英国作家拉斯金所说:“造化为了愉悦人,在自然景色的安排上,用心最多,希望由美丽的景色来教化我们,并和我们对话”。帮助儿童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回归自然,热爱其中的山水景物植物动物,并且从中领悟深刻的人生哲学与社会真谛。这是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性的其中一个具体体现。
- 倚天屠龙记&难怪郭靖惨死、杨过逃遁,神雕中的最大反派是谁?竟活到倚天时代
- 汉语&中国诗词中的回荡现象
- 舞美&茅奖小说《主角》被陕西人艺搬上话剧舞台
- 扎扎&波伏娃生前未公开小说遗作《形影不离》中文版出版
- 书友们&「每日一字」 鸥(2735)2022.02.23
- 徐悲鸿&年画与枪的故事
- 晁盖&梁山最讽刺的5个绰号,把名字连起来读,才明白施耐庵的潜台词
- 灵台方寸山&孙悟空成佛之后,为何不去见菩提老祖?如来佛无意间泄露一个秘密
- 巫族&为了人族崛起,女娲都做了些什么?史前两次大战都和她有莫大关系
- 钱松嵒&文艺评论丨江南之美水乡之魅:那些不能淡忘的当代中国美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