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

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9年宣布 , 每年的1月14日为“世界逻辑日” 。 这是对逻辑学在人类思想活动中特有重要性的充分肯定 。 反思中国语境下的逻辑学研究 , 关于中国有无逻辑学的问题早已经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肯定回答 , 并在学界逐步达成共识 。 那么 , 中国语境下的逻辑学具有怎样的话语体系?如何建设中国语境下的逻辑学话语体系?这些都成为逻辑学发展乃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亟待回应的重要问题 。
挖掘梳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文化根基与底色样貌
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具有自己的文化根基 , 这是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孙诒让、梁启超等思想家开启了对墨家逻辑的研究 , 带动了人们对先秦诸子及其名辩之学的反思性研究 。 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 , 对《墨经》逻辑体系及其他名辩思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丰硕成果 , 为当代中国语境下逻辑学话语体系建设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 。 但由于中国古代逻辑思想博大精深 , 再现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的完整样貌并使其得以广泛传播仍需不懈努力 。

其一 , 就时间线索而言 , 需要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历史考察时间追溯至先秦早期 , 使存在于各种史料中的逻辑智慧及其言说方式经过深入挖掘和脉络梳理得以清晰呈现 , 实现由自在向自为、由碎片向系统展开逻辑学话语体系建构 , 形成先秦逻辑学思想发展线索的完整轨迹 , 使墨家逻辑为代表的先秦名辩之学的历史源头及演进动因得以凸显 , 更加充分、完整地重现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的来龙去脉 , 以及在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本土文化特征与世界逻辑体系相统一的发展走向 。
其二 , 从文献范围上看 , 先秦时期的文化典籍内容非常丰富 , 既包含了以《墨经》为代表的逻辑学说体系 , 也包括《周易》以及其他名辩学说等经典文献 , 同时 , 还有不应忽视的相关政治、军事及文化等各种史料中所具有的推理和论证的逻辑应用案例 。 因此 , 既要重视对名辩之学的经典文献研究 , 也要关注存在于其他史料中那些尚未形成体系的自发性逻辑学话语形态 。 在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脉络进行挖掘和整理的过程中 , 不仅要以儒、墨等学派的文献为重点研究内容 , 而且要探求那些藏在非显学史料中的逻辑思想要素 , 最大范围地拓宽对囊括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渊流的文本资料的搜集与研究 , 使中国古代逻辑学话语体系原貌框架的丰富性得以重现 。
其三 , 就研究方法来讲 , 无论是对集中反映中国逻辑史上第一个完整逻辑学体系的文本——《墨经》的研究 , 还是对中国古代其他名辩学说文献的解读 , 都需要进一步将其置于世界整体的逻辑思想体系中展开深度比较 。 从纵向比较中 , 系统梳理、全面呈现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的言说方式 。 从横向比较中 , 深入剖析中国逻辑思想生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因及其价值指向 。 通过进行深入比较研究 , 使人类思维活动中有关推理、论证的具体构成要素以及逻辑规律、规则等共性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 从而明确逻辑的规范作用具有普遍性 。 同时 , 经过比较研究 , 揭示不同逻辑传统话语体系的独特性与系统性 , 将以墨家逻辑体系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逻辑学思想全貌展现给世人 , 推进中国逻辑学话语体系回归世界逻辑学研究视野 , 实现本土逻辑与世界逻辑之间的价值同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