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红星书评|杨献平《南太行纪事》:北方乡村的一份文学“档案”

北方乡村的一份文学“档案”
文/赵以琴
《南太行纪事》一书 , 是杨献平新近出版的一部散文集 , 收入了作者近些年来 , 书写南太行乡村的大部分作品 。 在阅读之中 , 我看到了一个有着悲悯情怀的作家和他的文学实践 。 毋庸置疑 , 一个好的作家 , 对现实生活和世道人心 , 需要更强大而又精准的洞察力和观察力 。 散文也好 , 小说也罢 , 如果要具备持久的生命力 , 除了必要可读性、趣味性以外 , 还应具备强烈的情感深度与人文关怀 。
这几乎是文章的命脉所在 。 文学艺术 , 就是要给予人们生活的希望 , 对每个人的同情与热爱;就是要书写不同的群体和个体在不同的境遇当中的冲突与困境 。 难能可贵的是 , 在《南太行纪事》一书中 , 对村里那些智力上有缺陷的人 , 杨献平也给予了温情脉脉的关注 , 他们都是村庄里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 可他们依旧有着人之人性 。 杨献平对他们的现实生活和个人行状 , 都进行了深刻细致的呈现 。
大部分|红星书评|杨献平《南太行纪事》:北方乡村的一份文学“档案”
文章图片

【大部分|红星书评|杨献平《南太行纪事》:北方乡村的一份文学“档案”】对于故乡 , 杨献平是爱之深 , 恨之切 。 他的这种爱 , 可以称之为慈悲 , 即 , 不论是怎样的一个人 , 他都用平静的笔调 , 讲述他们的故事 , 在诸多的乡村人群的命运当中 , 让人看到生的艰难 , 尤其是文明和文化对于唤醒乡村活力的重要性 。 可以说 , 杨献平把他对故乡的爱赋予到了每一个人、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座山、每一条路 。 他所写的内容里总会找到归属于自己的那部分 , 就算有些细微的差别 , 但在阅读时的亲切感 , 是无论如何也磨灭不掉的 。 我是一位在乡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 , 在我的脑回沟里 , 更多能形成文字的 , 也是那段乡村生活史 。
这本散文集由四部分组成 , 第一部分是作为故乡的南太行 。 开篇从一个叫从林的人的死亡开始 , 这个从林不是别人 , 是他故乡的同宗大哥 , 可这个人意外死在了熟悉的故乡 。 就此让杨献平想到了生命的脆弱、血缘关系的根深蒂固、人性的卑微、离乡的隐痛等等 。 第二部分是南太行的民间秘史 。 故事亦真亦假 , 但无论真假 , 都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凡的杨献平 , 无论是古文功底还是讲故事的能力 。 第三部分是南太行的风花雪月 。 这里更多是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 也有他风花雪月的青春丢在这里的故事 , 更有他与村庄、植物、动物、静物及亲人的点点滴滴的故事 。 特别是大雪之时 , 独自陷入雪地坟堆旁 , 那一刻父亲的突然出现 , 背着幼小的他一歪一歪地在雪地里爬行 , 父亲的温暖如太阳一般 。 第四部分书写他的又一个儿子出生之后 , 遵照古训 , 将胞衣带回故乡 。 其实 , 这是对我们从何处来 , 将要去向何处的深层思考 , 对生命负责的一种体现 。
杨献平视野开阔 , 无论何事何物何人在他眼里 , 都有其自身的光彩 。 因此 , 我却觉得这部散文集更像一本小说集 , 里面有生龙活虎的各色人物 , 他们的生存状态 , 生活方式 , 他们的语言 , 他们的梦想 , 他们的希望和困苦等等 , 无不深刻发现和展露 。 读了他的这一本纪实性极强的散文集 , 会让人忽然觉得 , 世上真的这么一些人 , 仍旧在用传统的方式 , 坚持着对人生和世界的判断和认知 , 也让人再一次确认 , 在我们寻常看不到的地方 , 还有那么一群人在偏远的乡野茁壮生长 , 开枝散叶 。
文学就是为无名者发言 , 为每一个生命树碑立传 。 杨献平的散文 , 始终关注的是普通劳动人民 , 采取了俗世奇人般的短小文风 , 本真叙述 , 客观呈现 , 你看不到文字背后的他是脸红脑胀 , 还是捶胸顿足 , 但你却被他的文字“撩拨”得咬牙切齿 , 也忍俊不禁 。 杨献平笔下的人物及其故事 , 那么自然地体现了人性幽微与世道沧桑 。 作者已经离开南太行乡村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了 , 但他感到 , 自己虽然身在外省 , 但从内心和骨子里依旧是南太行乡村的一分子 。 这种远想近看的书写方式 , 让杨献平更清晰和确切地认识到了故乡的内核 , 甚至灵魂 。 因此 , 他的个人态度发生了变化 , 把自己曾经的斤斤计较和不成熟真实地表达出来 , 以此警醒正在这条路上走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