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镇说|《芝镇说》第二部18|画画必得喝酒,迷迷糊糊的,才能画出境界

芝镇说|《芝镇说》第二部18|画画必得喝酒,迷迷糊糊的,才能画出境界
本文图片

□逄春阶
【芝镇说|《芝镇说》第二部18|画画必得喝酒,迷迷糊糊的,才能画出境界】第二章 浯河万人大会
杨老师说:“画画必得喝酒……”
“哎呀 , 差点忘了 。 ”牛兰芝说 , 早晨的梅花还有几笔没画好呢 , 让我稍等等 。 又说 , 她写的回忆录片段 , 在写字台上 , 可以随便看 。 我拿起手写的草稿看了下去:
“北平失守以后的那个暑假 , 我像一只离群的小鸟、迷途的羔羊 , 找不到一条通向革命之路 。 在那个闷热得透不过气来的夏天 , 学校里无所谓放假还是开学 , 说放假 , 老师同学没有全走 , 说开学 , 许多人又不见了 。 还没有正式开学 , 学校就组织南迁 , 实际上是流亡 。 整个祖国的命运都在垂危关头 , 流亡到哪里去?不抗战 , 到哪里去找生存?
“从空荡荡的饭厅、七零八落的老师 , 到一片荒芜的校园 , 可以看出 , 在校的人员越来越少 , 我也感到越来越清冷孤零了……我看着窗外的星星 , 感到十分孤独 。 曹永涛被开除了 , 不知去向 , 寂寞老来搅扰我的心 。
“清晨起床 , 抬脚到图书馆去 , 那里有个王老师 , 平时很爱跟他说话 , 便去请他出个主意 。 谁想 , 刚到图书馆的大门前 , 上面已贴了封条 , 人去楼也空了 。 我闷忧忧地扭头向宿舍路上走 , 迎面碰上美术老师杨我鸿 。 他好像刚从会计科门口出来 , 手捏张火车票 , 被夏末的太阳晒得满脸大汗 , 潮湿闷热的空气蒸腾得他敞着衣襟 , 不停地扇动一把黑色纸扇 。 他看到我主动地打招呼 。 杨我鸿老师油画和国画造诣都很深 , 平时头戴紫黑色平顶毡帽 , 着很笨拙的中山装、黑色棉布鞋 , 长方脸 , 个子在一米六左右 , 操一口南方话 , 他祖籍浙江嵊县 。 周日杨老师经常带我们出去写生 。 有次他看到我画了一幅春水桃花和一幅老干红梅 , 连连点头说:‘造型、用笔、着墨都不错 , 只是写神还不够 , 这与你还缺乏国画的基础知识有关 , 今后还要勤学苦练 。 ’我听了非常欣喜 。 有一次下了美术课 , 杨老师把我叫到他的房间 , 赠我一部《芥子园画谱》 。 这书 , 我小时候父亲就给我买了 , 但老师的好意 , 我不能不收下 。
“杨老师喜欢酒 , 画画的时候 , 酒盅就摆在画案上 , 酒盅前 , 摆着一碟花生米 。 他说 , ‘画画必得喝酒 , 不能太理智 , 迷迷糊糊的 , 才能画出气 , 画出境界来 。 酒是好东西啊 。 ’寒假我回家 , 就从芝镇给他带了一坛子芝酒 。 杨老师可高兴了 。 几天后 , 杨老师作了幅《酒德颂》图 , 画面上的刘伶席地而坐 , 手擎酒杯 , 身前放着酒葫芦 。 画上部是《酒德颂》的全文:‘有大人先生者 , 以天地为一朝 , 万朝为须臾 , 日月为扃牖 , 八荒为庭衢……’他说这是为感谢我父亲送的酒而画的 , 我欣喜地接了 。
“杨老师喝上酒 , 眉飞色舞 。 他说 , 他的字‘渐陆’ , 出自《易经》的‘渐’卦的‘上九’爻辞:‘鸿渐于陆 , 其羽可用为仪 , 吉 。 ’之句 , 落款他偶称‘鸿先生’或‘老鸿’ , 其实他不老 , 当时的实际年龄也不过三十岁 , 和我相比 , 却年长一倍 。 他不修边幅 , 脸上的圈腮胡一直黑着 , 没看见他刮过一次 , 身上穿的白衣服上 , 老是沾着国画和油画的五颜六色 , 有的同学背后称他是浪漫主义美术老师 。 我不管他是什么浪漫主义不浪漫主义 , 有空就去看他的画 , 来来往往 , 无拘无束 。 但和他来往 , 除了谈绘画还是谈绘画 , 其他什么问题也不涉及 。 他的倾向怎么样 , 也从不透露 。 绘画问题一谈起来可就没有个完 。 因为年龄相距过大 , 同学们也从不怀疑我去找他 。 有时熄灯以后我才从他那里回来 , 也没有人说三道四 。 他有多次对我说:‘美术不单纯为了给人以美感 , 更要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 哪怕是一朵小花 , 一棵幼芽 , 一片森林 , 一块岩石 , 都要使人们增加热爱大自然 , 热爱祖国的感情……’我升到二年级 , 他看了我的国画作品:一群小鱼争相追逐水面上的一片花瓣 , 一群小鸡争啄一只小虫 。 夸我善于取材 , 善于写神 。 他将我的这两幅画推荐给《泉城艺术报》 , 在全市中学生绘画展览会上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