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鸳鸯|水边的送别:一个人要走,勉强留住是没有好处的丨周末读诗

我们叫它“河” , 有时叫“大河” 。 它是我们唯一的河 。
河有名字 , 那是给外人叫的 , 是写在书上的 , 那不是我们的河 。
河很长 , 一路流过很多村庄 , 流过我们 , 就是我们的河 。 村里没人听说过赫拉克利特 , 河就是河 , 永远在那里 , 正如祖传的生活 。
坐在河畔的石坝上 , 看水往东流 , 仿佛身向西驰 , 载着石头和葭苇 , 感觉整个大地都在飞 。
喜欢的人来看我 , 我带他去看河 。 他打水漂 , 我默默坐着 , 想说的话 , 一句也说不出 。 河都替我说了 。
河有季节 , 有涨落 , 有荣枯 , 和人一样 , 河也有哀愁 。
河上是另一个时间 , 一个更原始的时间;看流水的是另一个人 , 一个更原始的人 。
——《我们的河》
撰文 | 三书
01
留不得 , 留得也应无益
/ /
《谒金门》
(五代)孙光宪
留不得 , 留得也应无益 。
白纻春衫如雪色 , 扬州初去日 。
轻别离 , 甘抛掷 , 江上满帆风疾 。
却羡彩鸳三十六 , 孤鸾还一只 。
/ /
起句突兀 , 直击人心 , 一读就记住 , 且爱上了 。
赋别伤离的词 , 尤其是花间词 , 多缠绵悱恻 , 凄凄切切 , 罕见这般直截了当 , 干净利落 。 “留不得 , 留得也应无益” , 粗朴 , 天真 , 爽朗 , 陡起急转 , 如巨闸截波 , 开始便将情感推到顶点 。
“留不得”的意思 , 却是留恋 , 想要留下他 。 但紧接着又很决绝 , 因为“留得也应无益” , 这真是伤心之辞 。 一个人要走 , 勉强留住是没有好处的 , 最终他还是会走 , 那么就让他走吧 。
五代词人孙光宪在文学史教材中 , 即使偶被提及 , 也只寥寥数语 , 实则他的词、笔记以及人生 , 都颇具创造力 。 五代十国词人 , 盖皆出自西蜀南唐之域 , 独孙光宪一人坐标在荆南 。 孙词见于《花间集》和《尊前集》者共八十四首 , 数量之多 , 居花间派词人之前列 。 清末词学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曰:“气骨甚遒 , 措语亦多警炼” , 此评语可谓精辟 。
回看此词 , 顿起之后 , 继以“白纻春衫如雪色 , 扬州初去日” , 行文何等摇曳生姿 , 有没有感觉到?扬州初去日 , 读到这里我们才明白 , 原来那人早就走了 , 此时是她在回忆 。 先看文辞之美 , 白纻春衫如雪色 , 也许她不记得那人临走说了些什么 , 但记得他的白纻春衫 , 雪一样白 , 烙在她心上 。 我们亦可由此想见那男子的风神飘逸 。
再从头把这四句读一遍 , 又可味出几多心曲 。 句与句之间 , 时空转换 , 心情互相纠结 。 “留不得”是回忆时的自语 , 恰好说出了相反的意思 , 他已走了许多日子 , 而她仍在想也许当时该留住他 。 理性上知道“留得也应无益” , 情感上却是另一回事 , 情与理 , 孰对孰错 , 何去何从 , 无所谓正确答案 , 这才是人生的常态与真实 。
“扬州初去日” , 她的时间定格在那天 , 自他走后 , 她似乎变成一个回忆 。 扬州是什么样的地方?天下三分明月夜 , 二分无赖在扬州 , 那可是个歌舞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 他去扬州 , 比去别的任何地方都更远 , 更令她绝望 。
更伤心的是 , 他离去时多么欢欣 。 “轻别离 , 甘抛掷 , 江上满帆风疾 。 ”别离对于他 , 如此轻松 , 似乎迫不及待要走 , 去往一个人间天堂 。 江上满帆风疾 , 舟行若飞 , 他像一片云 , 消失于天际 。 当然 , 这些都是她的主观感受 , 特别是在回忆的时候 , 语含哀怨 , 怨他的薄情 。 他必然早就显露出薄情 , 所以她才会说“留得也应无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