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群|今日批评家|刘铁群:慢下来,阅读吧

编者按
创作与批评 , 如鸟之双翼 , 车之双轴 。 文学创作的发展离不开文学批评的繁荣 , 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学批评家的付出 。 1998年 , 《南方文坛》推出“今日批评家”栏目 , 至今已推介百余名批评家 。 不同个性的批评家以其敏锐犀利、才情思力、灵动丰盈言说着“我的批评观” , 上百篇文章累积形成了一种敏感鲜活、富有生气才情的批评文风 。
现在中国作家网将这些文章重新集中推出 , 与大家分享 , 敬请关注 。
【刘铁群|今日批评家|刘铁群:慢下来,阅读吧】1
今日批评家
刘铁群|今日批评家|刘铁群:慢下来,阅读吧
本文图片

刘铁群(拍摄时间:2012年)
197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铁力县 。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 曾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 出版《市民文学探寻》《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礼拜六〉杂志研究》《桂林文化城散文研究》《广西现当代散文史》等专著 。 主要致力于近现代小说研究、女性文学研究、广西文学与文化研究 。
我的批评观
慢下来 , 阅读吧
刘铁群
福柯曾说:“我忍不住梦想一种批评 , 这种批评不会努力去评判 , 而是给一部作品 , 一本书 , 一个句子 , 或者一种思想带来生命 。 ”批评家的重要职责就是给作品带来生命 。 那么 , 作品的生命在哪里?它就在作品中 , 在一行行具体可感的文字中 。 优秀的批评家应该具有一双无形的柔软的灵敏的触角 , 这双触角能够带着对文学的热爱在作品的文脉和肌质中触摸、游走 , 去寻觅作家的匠心独运之处 , 去发现作品独特的审美魅力 。
就像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 每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也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 。 批评家要把握作品的生命 , 需要细致地阅读、精准地捕捉、深切地体味 , 需要与作品进行灵魂的对话 。 正如李健吾所说 , 批评家“要独具只眼 , 一直剔爬到作者和作品的灵魂的深处” 。 那些能把握住作品生命的批评文字总是令我们怦然心动 , 悠然神往 。 沈从文谈到废名的小说时说:“不但那农村少女动人清朗的笑声 , 那聪明的姿态 , 小小的一条河 , 一株孤零零长在菜园一角的葵树 , 我们可以从作品中接近 , 就是那略带牛粪气味与略带稻草气味的乡村空气 , 也是仿佛把书拿来就可以嗅出的 。 ”李健吾这样评价巴金:“他有一个敏于感受的灵魂 , 这灵魂洋溢着永生的热情 , 而他的理性犹如一叶扁舟 , 浮泛在汹涌的波涛 。 ”“热情就是他的风格” , “他生活在热情里面 , 热情做成他叙述的流畅” 。 鲁迅在给萧红的《生死场》作序时说:“叙事和写景 , 胜于人物的描写 , 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 , 对于死的挣扎 , 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 , 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 ”这些批评文字并没有借助什么高深的理论 , 但它们生动、准确、传神、深刻 , 抓住了作品的气息和神韵 , 给作品赋予了生命 。 在这样的文学批评中 , 作品活了 , 作者也活了 。
批评家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 , 马塞尔·拉尼茨基说:“我们可以不厌其烦地重复:没有对文学的热爱就没有对文学的批评 。 ”而一个热爱文学的批评家应该尊重文学的生命 , 应该用自己的批评文字寻找文学的生命 , 彰显文学的生命 , 守护文学的生命 。 不可否认 , 现在仍有一些批评家带着对文学的热爱 , 执着地书写着能给文学带来生命的批评文字 。 但与此同时 , 我们看到更多的文学批评却是忽视甚至扼杀文学的生命 。 例如 , 很多研究女作家的文学批评关注的不是女性文学本身 , 而是对男权文化的反叛 。 在这样的批评文字中 , 作家变得面孔模糊 , 作品也失去了审美个性 。 张爱玲和苏青似乎没有区别 , 丁玲和萧红也似乎没有差异 。 再如 , 很多研究清末民初小说的文学批评关注的不是小说中一行行具体的文字 , 而是反复探讨这一时期文学的过渡性 , 强调它的半新半旧 , 既传统又现代 。 但半新半旧以及既传统又现代是否能准确地体现一个个具体的作家和一部部具体的作品?在这些批评文字中 , 作家在哪里?作品又在哪里?我们看不到研究者的审美激情 , 感受不到文学的独特魅力 , 更感受不到文学的生命脉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