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篇】专访|程永新:小说的最高任务是呈现人的精神世界( 二 )


程永新:对 。在我看来 , 小说家的最高任务就是呈现一个时代的精神世界 。 我们可以和类型文学比较 , 类型文学有它的长处 , 比如科幻文学关于未来 , 关于科技与生活发生的种种碰撞 , 而传统一点的文学能留住过往 , 尤其是我们精神生活的过往 。 我们为什么要有文学?文学其实解决不了物质问题 , 但中国作家最根本的追求在于探究和呈现人的精神世界 , 包括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等等诸多方面的关系 , 这是文学要面对的 。
中国|【上篇】专访|程永新:小说的最高任务是呈现人的精神世界
文章图片

今年3月 , 程永新最新小说集《若只初见》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
澎湃新闻:这几篇小说的小标都很用心 , 尤其《麻将世界》的修订 , 一大要点就是七个章节以“东、南、西、北、中、发、白”的形式呈现 , 它们应该承载了你对于小说结构的一些设想和追求 。 这方面是不是也受到了1980年代先锋文学的影响?
程永新:不管怎样 , 先锋文学的精神还是对我这样的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我会觉得完美的结构 , 建筑一样的形式非常重要 。 其实对于先锋文学 , 我个人的理解还要更宏大一点 。 改革开放之后 , 我们的翻译家引进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 , 这些翻译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 。 正是他们的引进让中国作家吸收了各种各样的养分 , 缺钙的补钙 , 缺硒的补硒 , 全给补上了 , 就整个儿的发展了 。 在这么一个基础上 , 我们有了先锋文学 。
先锋文学的出现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 它标志着中国作家第一次真正思考文学作品为什么需要思想性也需要艺术性 。 从思想性来说 , 要有哲学的高度 , 从艺术性来说 , 要把文学作品跟人的关系 , 跟世界的关系 , 跟中国这块土地的关系等等形而上的思考融入写作 。 在那一时期写出来的中国作家为什么后来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说来说去 , 寻根文学可能都忘了 , 但先锋文学忘不了 , 它延续下来了对文学形式的探索 。 那个时候 , 1985年到1990年代之间 , 正是中国作家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爆发的时期 , 最有代表性的是余华、苏童、格非这批人 。 我们那时经常通宵聊天 , 没日没夜地聊小说 。
不过 , 尽管先锋文学对形式的探索有先锋性和前卫性 , 但它也有问题 , 就是不怎么落地 , 跟现实生活的关系没那么密切 。 再就是一批人全写一类小说 , 千篇一律 , 最后也会被大家抛弃 。 余华后来马上写出了《活着》 , 回归现实主义 , 当然他的现实主义跟我们以往读到的现实主义也是不一样的 。 再后来 , 李洱、毕飞宇、东西、林白……这批人就出来了 , 他们刻画人性 , 呈现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 。 但他们的写作同样汲取过先锋文学的营养 , 或者说参与了先锋文学 。 其实他们这波人都是一脉相承的 。
澎湃新闻:你觉得这一脉到我们今天 , 传承得还好吗?
程永新:到了今天 , 其实已经是“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了 。 我相信每个作家写作的时候 , 其实都有曾经的文字在那里熠熠闪光 。 你想想林白最近的长篇《北流》 , 里面就有一些意识流小说的元素 , 有时像一个人的自述对话 , 还有她有关情感交往那部分也写得比较好 , 形式感很强 , 也有先锋小说的影响在里面 。
中国|【上篇】专访|程永新:小说的最高任务是呈现人的精神世界
文章图片

《收获》创刊45周年活动 。 左起:毕飞宇、王彪、孙甘露、程永新、苏童、余华、马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