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有义务写出人性的“角角落落”
澎湃新闻:在这本书里 , 你是否也有一个“回望”的状态?五篇小说题材、风格各异 , 很难做出一个总体的概括 , 但我发现《若只初见》《风的形状》《我的清迈 , 我的邓丽君》《麻将世界》似乎都有对旧时光的回忆 , 以及对我们来路的探寻 。
程永新:你讲得特别好 。 对这本书 , 我有点小小得意的就是五篇小说的题材与风格完全不同 , 但最终 , 它们还是落在了我们中国社会发生的那些过往 , 就像余华说的 , 在这部小说集里 , “既写下了我们 , 也写下了他们” 。 无论如何 , 小说的落脚点还是在人性 , 以及我们中国几十年的精神生活 。
澎湃新闻:说到人性 , 几篇小说确实对不同的人性做出了反思 , 包括佛教说的贪、嗔、痴 。 比如《若只初见》里的“女王” , 你可以说她有很多的欲念 , 她不满足于一个爱人 , 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痛苦且不堪 , 但她在小说里得到了善待和包容 。 我想这背后也暗含了你对小说的理解?
程永新:对 。 你说“女王”这样的人 , 从伦理去说 , 她可能就是一个花心肚肠的女人 , 可是你从另外一个角度讲 , 她短短的一生都在追求真诚 , 她真的希望所有前男友都能来参加她的葬礼 , 正是她天然的个性与不可抗拒的社会伦理约束发生了巨大的冲突 。
其实 , 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都比以前好了 , 可为什么离婚率和分手率反而越来越高?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相信了西方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的“七年之痒”?我想写小说的人不是法官 , 他呈现生活 , 但他并不简单地评判什么样的生活是合理的 , 什么样的生活是令人鄙夷的 , 他希望读者能在呈现的背后主动地思考爱情是什么?婚姻是什么?所谓“稳定”的背后有没有人性的异化与扭曲?《若只初见》不提供答案 , 但它能够让我们思考情感关系中的一些“角角落落” , 写小说的人也有义务和担当写出那些“角角落落” 。
你会发现 , 有些小说流于故事表面 , 但有些小说挖掘出了人性深刻而复杂的许多面 。 在这本书里 , 除了《青城山记》需要用类型小说的外壳 , 其他小说比如《若只初见》的故事性都不是我追求的 , 我追求的是怎么把小说人物的个性凸显出来 。 比如“女王”这样的人 , 她对挤牙膏都有要求 , 她对生活的品质和美好的感受一直都有追求 , 我也希望在细节上写出小说人物的“方方面面” 。
文章图片
在第一节“里程文学开放课堂” , 程永新与复旦、华师大创意写作学子交流《若只初见》 。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罗昕 摄
澎湃新闻:说到小说不提供答案而提供思考 , 其实还是有很多读者看小说时会带着一种“你得告诉我一个答案”“你要帮我解决一个困惑”的心态 , 你怎么看待这一点?
程永新:小说没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 也实现不了这一点 , 但我想思考本身对于情感与生活就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 好的小说会提出问题 , 会让每个生命有展现丰富的权利 , 也会让人有一种更包容的情怀 。 如果社会上的人都是千篇一律的 , 那还有什么意思呢?这难道是幸福的吗?自由的吗?人性那么复杂又千差万别 , 小说把它们呈现出来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
澎湃新闻:会不会觉得随着年岁渐长 , 自己对人性的理解也比过去要广阔得多 , 包容得多?
程永新:那是变化太大了 , 越来越理解人性的幽深和辽远 。 到了今天 , 我会觉得如果不把一些东西呈现出来 , 对于写作者来说真是没有完成任务 。 就像“女王”的故事 , 虽然发生在世纪之交 , 但到了今天更需要我们去面对和思考 。
- |“当代美术人物”“修心养德”和“师造化”是中国画创作的灵魂
- 龙泉剑|《中国好时节》:彰显文化自信
- 中国节气|河南卫视以戏剧样式呈现《中国节气》
- |奥运冠军、抗震救灾英雄、航天英雄……这届拜祖大典,他们都来了!
- 油画|凉山的春天(油画)
-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醉里挑灯看剑
- 李景安|铲车里的中国梦
- 中国|遇上“幸福”轩逸
- |【原创】鲁米诗:将来某天…
- 妇女|伊斯托利亚:60年前的《李双双》为何依然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