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东西问丨喻辉:中国古琴音乐蕴含了何种中华文化密码?( 二 )


本文图片

古琴演奏 。 中新社发 虞俊杰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古琴音乐体现了何种中华文化精髓 , 又如何打破藩篱进行文明互鉴?
喻辉:古琴的曲谱由汉字或者汉字的偏旁部首组合而成 , 因此识字就成为演奏古琴的前提 。 这使古琴成为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代表性品种 , 位居展现文人情操的“琴棋书画”素养之首 , 深刻反映了“士”阶层的道德追求、文化观、社会观和宗教观 。
当“士”阶层把入仕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 , 会受到很多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 据说孔子就会演奏古琴 , 并一生都把古琴当成良伴 , 须臾不离 。 《礼记》中有“士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 。 但当“士”阶层失去贵族身份 , 处于体制之外时 , 会归隐山林 , 倡导老庄之学 。 如中国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嵇康和阮籍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琴家 。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 , 古琴对佛教音乐也进行了一定的吸收 , 如著名的古琴曲《普庵咒》就汲取了佛教音乐的元素 。 明代留存下来的《三教同声琴谱》也体现了古琴音乐对中华文化的兼收并蓄 。
【古琴|东西问丨喻辉:中国古琴音乐蕴含了何种中华文化密码?】古琴|东西问丨喻辉:中国古琴音乐蕴含了何种中华文化密码?
本文图片

2016年 , 江苏南通 , 中国琴会副会长、江苏省古琴学会会长朱唏演奏《普庵咒》 。 中新社发 宋诚林 摄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 古琴还曾在中华文化面临危机的关头被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者作为一种发声手段 。 在中国近代史上 , 当西方文化在上海等中国中心城市的上层生活占据重要位置时 , 查阜西等一批传统文化的坚定维护者认为中国古琴音乐价值弥足珍贵 , 在很多方面超过了西方音乐 , 并在苏州和上海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传统音乐社团之一“今虞琴社” , 组织古琴音乐的实践者团结起来 , 保护、发掘和传承古琴音乐文化 。 在日本军队即将进攻上海 , 在西方文化大举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之际的1936-1937年间 , 连续开展同道之间的“雅集”活动 , 传播中华文化自信 , 为中国古琴音乐后续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学术和社会基础 。
古琴音乐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至今仍保持不变 , 并成为中华音乐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品种之一 。 因极具中国特色 , 当代中外音乐学家们一直试图揭示古琴音乐中隐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密码或文化基因 。 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潜心研究和整理中国古琴文献 , 花费大量心血写成并出版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专著 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An Essay in Ch'in Ideology(中文译名《琴道》) , 为传播中国古琴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 美国20世纪先锋派作曲大师约翰·凯奇(John Gage)受中国古琴和道家音乐观念影响 , 创作了他的绝世经典作品《4分33秒》 。 1977年 , 由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弹奏的《流水》录音被刻在一张喷金铜唱片上 , 作为27首精选的人类音乐作品之一 , 由美国的“旅行者”号太空船发射载入太空 , 向可能存在的超智慧生物致意 。 2003年 , 古琴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在中国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上 , 一张晋太康二年“猿啸青萝” 琴以1904万元人民币成交 。 此琴为古琴国手管平湖晚年珍藏并使用 。 图为顾客在音乐会上聆听此古琴 。 中新社采访人员 苏丹 摄
中新社采访人员:全球视野下 , 中国传统音乐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 与世界音乐进行交流?
喻辉: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与国家“软实力”是分不开的 。 我们一直讲文化“走出去” , 但我认为“软实力”的“力”更多是一种“吸引力” 。 以古琴音乐为例 ,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隐含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文化基因 , 使听众得以从古琴音乐的欣赏中产生对中国文化的向往 。 至于音乐文化交流 , 我认为有时候民间的力量可能比官方的活动更加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