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天津民间工艺“四绝” , 其中“三绝”——杨柳青年画、“泥人张”“风筝魏”为人所知 , 但“刻砖刘”仿佛销声匿迹了 , 甚至有文保学者认为“刻砖刘”已经断代了 。 但是采访人员了解到 , “刻砖刘”手艺其实后继有人 , 且青出于蓝 。
“刻砖刘”的前世今生
“刻砖刘”的始祖 , 是清代道光年间的马顺清 , 其外孙刘凤鸣是天津第一代专业砖雕工匠 , 他发明的“贴砖法”被后来的天津砖雕匠人广泛使用 。 “刻砖刘”家族的砖雕作品 , 广泛用于天津著名历史建筑 。 现在 , 天津的石家大院、徐家大院、广东会馆、北宁公园、清真大寺、清真南大寺、大悲禅院等建筑遗存 , 都能欣赏到这些砖雕艺术精品 。
刘凤鸣离世后 , 刻砖绝技传给了四子刘书儒 。 早年 , 刘书儒随父受聘于天津市工艺美术厂 , 修建鼓楼街区时 , 刘书儒将自行车、少先队员等时代元素雕刻于青砖之上 , 使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 。
工艺美术厂后期 , 天津逐渐成为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 , 古建筑的砖雕艺术慢慢退出市场 , 甚至连砖雕用的青砖都无处可寻 。 刘书儒无砖可雕 , 只能做一些传达室收发的工作 。 “刻砖刘”渐渐从人们视野中消失 。
刘挽云是刘凤鸣大儿子刘书林的孙女 。 她出生的时候 , 砖雕已不再时兴 。 但四爷爷刘书儒家中的砖雕作品还是留给她深刻印象 。
硕士研究生攻读古典文学方向的刘挽云对砖雕产生了兴趣 。 她向四爷爷提出学习砖雕 , 然而刘书儒却一口回绝了她 。 刘书儒劝说刘挽云 , 学砖雕没有用 , 不如花时间去学一点能挣钱的技艺 。
刘挽云理解四爷爷的苦衷:“他不是想放弃了 , 而是因为太爱了 。 他毕生只会做砖雕 , 但是砖雕被社会淘汰了 , 他很痛苦 。 ”后来 , 老人松口了 , 他告诉刘挽云:“你去找来砖雕用的青砖 , 我就教给你 。 ”
当时天津早已没有烧造青砖的砖窑 , 刘挽云就踏上了寻砖之路 。 她揣着刻刀 , 从北方找到南方 , 终于在苏州找到了软硬适中的青砖 。 刘书儒抚摸着刘挽云找来的青砖 , 内心燃起希望 , 决定收下这个徒弟 , 将“刻砖刘”手艺传承下去 。
在刘书儒精心指点下 , 刘挽云逐步掌握了“刻砖刘”的艺术精髓 , 她在自家阁楼上开辟了一间工作室 。 茶盘、古琴、健身用的划船机……工作室中的摆设很“混搭” , 也表明这里的主人是热爱传统艺术的年轻人 。 坐在角落里的刘挽云也很混搭:缎面的旗袍 , 长发 , 但灰头土脸 , 她戴着透明面具 , 在飞尘里持着刻刀槌子 , 叮叮当当 , 一坐就是一整天 。 砖雕是个力气活儿 , 85后的刘挽云已有了颈椎病 。 她笑称自己的手像老太太的手一样 , 手被划破更是家常便饭 。
在钻研砖雕技艺的同时 , 刘挽云还致力于让“刻砖刘”重新为世人所知 。 她系统整理了“刻砖刘”世家四代匠人的作品 , 搜集了大量文字和影像资料 , 成功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 “刻砖刘”绝技重现江湖 。
当刘挽云申报非遗的时候 ,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李治邦欣喜过望 。 “你是‘刻砖刘’?你就是那个‘刻砖刘’的传人?”李治邦鼓励刘挽云 , “晚来总比不来强 , 你要努力 , 你要加油!”
当刘挽云把非遗的证书拿给刘书儒的时候 , 老人非常高兴 。 他将刘凤鸣传给他的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刻砖工具 , 他毕生仅有的在自己手中的作品 , 包括之前他收藏的资料全部传给了刘挽云 。
- 诗歌|学习语言,从诗歌开始
- 梁山好汉|【水浒漫谈】卢明专栏|从三个女头领看梁山将的英风豪气
- |从《红楼梦》《唐顿庄园》的餐桌礼仪对比中西文化
- 文化|人文社推出《国家宝藏》全三册 从屏幕到文字让文物全方位活起来
- 三星堆|从三星堆出发,纪录片《古蜀瑰宝》3月30日央视、四川卫视同步开播
- 理由|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经典订阅号,值得你浪费时间!
- 杨牧|从稳定国企单位到成为隐居者,非社交恐惧的他,为什么将自己隐居?
- 赛克勒|大英博物馆宣布将从展厅中移除赛克勒家族的冠名
- 弗朗索瓦丝|流动的波伏瓦:从《女宾》到《形影不离》
- 郑在欢|90后作家郑在欢:从不想去做一个满嘴理想抱负的文学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