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西道孔子”扬雄及其著作‖李冬梅( 四 )


儒道水乳交融、互相影响 , 是《法言》的又一特征 。 汉初尊黄老、尚无为 , 将道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 , 后虽经武帝时期“罢黜百家 , 表彰六经” , 但道家学说并未完全、也不可能完全销声匿迹 。 扬雄少从严君平游学 , 对严氏德行才学称赞有加 , 在《法言》中也提到“蜀庄之才之珍也 , 不作苟见 , 不治苟得 , 久幽而不改其操 , 虽隋和何以加诸?”(《问明》)严君平是汉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法言》中尚玄崇道思想 , 正是受道家影响的结果 。 在《法言》中 , 扬雄认为天道无为:“或问天?曰:吾于天与?见无为之为参 。 或问:雕刻众形者 , 匪天与?曰:以其不雕刻也 。 如物刻而雕之 , 焉得力而给诸?”(《问道》)这种天道无为思想正是吸取了老子的自然哲学 。 但对道教修仙长生观念 , 扬雄又以一个儒者的身份进行批驳 , 说:“神怪茫茫 , 若存若亡 , 圣人曼云 。 ”(《重黎》)指出神怪之事无从验证 , 圣人亦不语怪力乱神 。 又说:“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 , 自然之道也 。 ”(《君子》)并举出历史事实证明神仙之说皆为虚妄 , 在谶纬神学盛行的时代 , 无疑是点亮了一缕理性之光 。
《法言》的最早著录见于《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类:“扬雄所序三十八篇 。 《太玄》十九 , 《法言》十三 , 《乐》四 , 《箴》二 。 ”《隋书·经籍志》以下历代书目等皆有著录 。 历史上《法言》的版本主要有两个系统:13卷本和10卷本 。 13卷本以李轨注《扬子法言》为代表 , 篇名依次为《学行》《吾子》《修身》《问道》《问神》《问明》《寡见》《五百》《先知》《重黎》《渊骞》《君子》《孝至》 。 历来校释和刊行的《法言》大多根据扬雄《自序》 , 以1篇为1卷 , 共13卷 。 此系统特点有二:一是十三小序在书后 , 二是序后附《法言音义》1卷 。 这一系统的版本尚存宋本:北宋治平二年(1065)国子监刻李轨注《扬子法言》本、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秦氏石研斋影宋刻本 。 后世多以秦氏石研斋本为底本进行影印和刊刻 。 另一系统10卷本 , 始于北宋宋咸 , 合《吾子》《修身》为1卷 , 合《问明》《寡见》为1卷 , 合《五百》《先知》为1卷 , 共10卷 , 且将每篇小序放置卷首 。 10卷本系统有六:一是宋咸《扬子法言注》本 , 此本明清两代十分流行 , 重刊者有《汉魏丛书》本、《广汉魏丛书》本、《增订汉魏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二是司马光集注《扬子法言》本 , 原书已佚 , 今存明读书坊刊本、《四库全书》本;三是建宁四注本 , 北宋刊本 , 今佚;四是《纂图分门类题五臣注扬子法言》 , 宋绍兴间刘通判宅仰高堂刻;五是《新纂门目五臣音注扬子法言》 , 以建宁四注本为底本 , 增入温公《集注》;六是《纂图互注扬子法言》 , 南宋景定元年(1260)建阳书坊刊本 , 现藏于日本 , 为10卷本系统中最善 , 据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 , 此版本还可分为南宋刊本、宋末刊本、明初刊本 。
|【历史文化】“西道孔子”扬雄及其著作‖李冬梅
本文图片

《扬雄集》
《扬雄集》 , 又名《扬子云集》《扬侍郎集》 ,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等皆著录为5卷 , 然其本已佚 。 宋谭愈“好雄文 , 患其散在诸篇籍 , 离而不属” , 因取《汉书》及《古文苑》所载40余篇 , 仍辑为5卷 , 聊补原书之缺 。 明万历时 , 遂州郑朴又取扬雄所撰《太玄》《法言》《方言》三书及类书中所引《蜀王本纪》《琴清英》诸条 , 与其诸文、赋合之 , 厘为6卷 , 而以逸篇之目附卷末 , 今《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