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祠|去屈原祠,攫取楚辞文化的“酵母”

2月23日
中国地市报研究会
三峡日报社
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
联合启动“屈原文化与诗画宜昌”
大型主题征文活动
面向海内外征集优秀作品
征文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参与
日报君现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刊发
与读者共享
去屈原祠 , 攫取楚辞文化的“酵母”
作者 江东瘦月
身处“海带江襟 , 吴头楚尾”的我 , 得休年假之便 , 怀着虔诚之心 , “飞”往楚辞文化的发祥地 。 且先不去香溪瞅王昭君那美人 , 不去神农架寻屈原笔下“山鬼”的原型“野人” , 往着“上控巴蜀 , 下引荆襄”之地 , 过九畹溪 , 整肃衣冠 , 径直去伟大诗人屈原的衣胞之地“打卡” 。
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 清烈公祠由屈子故里迁建至凤凰山上 , 更名“屈原祠” 。 虽是搬挪了位置 , 但是 , 毕竟是从屈原沱原址迁建 , 建筑风格还是原汁原味 , 屈原文化依旧原浆原酿 。
柑橘林、翠柏园掩映下的屈原祠 , 依旧制 , 复古风 , 枕山面江 , 好风好水 , 那豁朗、气场自是不在话下 。 心怀虔诚 , 拾阶而上 。 山门为重檐歇山 , 绿瓦白墙 , 三面牌楼 , 六柱绛红 。 额枋左书“流芳” , 右题“孤忠” 。 楚辞的“蛋白质”喂养了我几十年 , 今天 , 我终于来到“下蛋”的地方 。 毕竟司徒生命的原点、终点都交汇于这一点了 。
在老家乐平里 , 出生贵族的屈原仪表俊朗 , 行廉志洁 , 且见习稼穑 , 广泛收集樵夫、渔翁、猎户、巫师、农人、蚕娘的歌谣 , “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 , 为非虚构创作积累素材 , 同时 , 为此后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形成搭建框架 。 那些方言声韵、家乡风物 , 在此后的楚辞中凸显着浓厚的区域文化色彩 , 把质朴清新与弘博丽雅放在一只铁釜里 , 炖得黏黏稠稠 。
后来 , 为抵御入侵楚境的秦军 , 组建保境安民地方武装 。 二十岁那年仲春时节 , 应楚怀王之召离乡入仕 。 在鄂渚县丞任上 , 初试锋芒 。 一别经年 , 故园和“绿叶素荣 , 纷其可喜兮”的橘树只在梦里了!
屈原青铜像重三吨 。 眉宇紧锁 , 颔首沉思 , 忧国忧民的“表情包” 。 似在为修明法度拟定纲领 , 或吟风弄月字斟句酌之间 。 雄姿英发 , 儒雅倜傥 , 两袖生风 , 造型动感 , 尽显孤忠高洁 , 卓尔不群 。 我合十作揖 , 倒头叩拜 , 希冀“诗祖”不吝赠予一大把赋、比、兴 , 抑或不计较我的愚钝笨拙 , 肯出手加持赋能 。
过南北碑廊 , 但见:《天问》浪漫 , 《湘君》缱绻 , 《离骚》悲懑 , 《国殇》凄切 , 《九歌》缥缈 。 《渔父》中的对白 , 其实是正方、反方关于人生观的激烈辩论过招 。 最终 , 随波逐流者选择了水平方向顺流“鼓枻而去” , 而不肯同流合污之人 , 则将自己的身子骨作为明矾 , 清者自清 。
屈原墓前 , 青狮白象 , 鱼吻翘昆 。 外石柱敬立“汨水怀沙千古遗恨 , 归山枕抽万世流芳”楹联 。 巨大莲花石座之上 , 红漆古棺悬吊 , 装盛着屈子的冠带衣履、忠肝义胆 。 屈子的尸骨 , 是楚辞文化的“木乃伊” , 是民族精神的“舍利子”!
对着拜台、墓碑的“二维码”扫描 , 与楚国存亡休戚相关的屈子人生轨迹便蹦跶出来——
重兵压境 , 家国病入膏肓!屈原把脉、开方 。 七窍玲珑心和溢着中草药味儿的处方 , 被浑然不知疾在腠理、祸及五脏六腑的昏君搓揉 , 肥袖一荡 , 如倒药渣一般丢弃 。 三闾大夫忧心愁悴 , 被“扫地出门” 。
流放 , 是永无归期的准休假!身处江湖之远 , 心系庙堂之高的屈原 , 无奈不在“服务区” , 多次“连线”郢都 , 一直是“盲音” , 后来 , 被靳尚、郑袖干脆拔掉了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