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何存在企业家的态度变了很多呢,当了领导态度立马变了


企业为何存在企业家的态度变了很多呢,当了领导态度立马变了

文章插图
文丨《晚点财经》黄俊杰
管理着 280 亿英镑的泰瑞·史密斯(Terry Smith)人称 “英国巴菲特” 。除了喜欢长期持有少数几个公司的股份以外,他也有着不逊于奥马哈前辈的刻薄 。
在本月公布的年度股东信里,史密斯说了很多人想说而不会说的话 。
“联合利华的管理层对外表演可持续发展着了魔 , 已经到了牺牲生意基本面的地步 。” 史密斯写道,“当一家公司觉得自己需要寻找 Hellmann 蛋黄酱的存在意义,那他们显然已经搞不清楚情况 。Hellmann 这牌子 1913 年就有了,因此我们觉得消费者早就知道它有什么意义(剧透一下:沙拉和三明治) 。”
联合利华新 CEO 阿兰·乔普(Alan Jope)在 2019 年警告说,如果一个品牌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意义,不管多赚钱都要被卖掉 。
乔普这里说的存在意义,不包括做好吃的三明治、让头发更顺滑,也不包括帮助公司赚钱 。比如联合利华旗下的立顿茶包给自己找的意义是 “帮助世界建立高质量的连接,以对抗隐藏的孤独” 。而它的冰激凌品牌 Ben & Jerry 则以 “和自己的价值不符 “的理由拒绝在巴以争议地区卖冷饮 。
生意要有生意以外的价值,而不只是赚钱 。这是过去几年最大的商业风向变化 。
这个变化直指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970 年在纽时周日版发布的评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创造更多利润》 。他宣称既然企业家因为其出色的商业能力成为领导者,就应该专注自己擅长的事——让企业赚更多钱,回报股东 。股东获得回报之后 , 再决定要花多少钱回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 。
弗里德曼的观点曾塑造了一代企业家的世界观 。
虽然今天也很少有人怀疑,为什么一个坐私人飞机出行、全球有房产的人 , 就是最适合决定如何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提升快递员收入、保护大气层的人 。但企业家们已经和赚大钱划清了界限 。
2020 年 9 月,纽时专栏作家,《大而不倒》作者安德鲁·索尔金(Andrew Sorkin)采访了 10 位知名企业家、投资人、学者 , 让他们回头看 50 年前的雄文 。半数学者依然赞同弗里德曼的立场,但企业家普遍抨击 。
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当时说:“如果弗里德曼敢说,星巴克不考虑 ‘社会责任’ 会经营得更好,我会说:如果你觉得你可以在其他地方获得更高的回报 , 可以卖掉手里的股票 。”
再早一年,来自苹果、亚马逊、麦当劳、百胜、麦肯锡、高盛等超级巨头的仅 200 位 CEO 开了个圆桌会议,宣称要企业的存在目的不应该主要为服务股东,而应该投资自己的员工、保护环境、公平对待供应商 。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对企业投资自己的员工、保护环境、公平对待供应商 。
但一个人怎么做永远比他怎么说重要 。
比如全球最有钱的企业苹果 , 确实花了数百亿美元投资清洁能源、资助公益项目 。苹果甚至以保护环境为由压缩了 iPhone 包装盒,拿走了里面的耳机和充电头 。
不过苹果能为环境做的最大的贡献显然不是这里的任何一条 。如果苹果减少手机发布频率 , 每隔两三年,等系统软件 bug 少一些、硬件确实有重要新功能的时候再发布新产品,对环境的帮助一定比少送个充电头大 。
没人真的需要每年换一部 iPhone 。但苹果在全球推出免息分期 , 甚至用 “订阅式”,鼓励消费者更频繁的换手机 。比如在中国通过 AppleCare ,消费者每月付钱,每年更换新手机 。
一年发布一代 iPhone 让苹果去年有大约 950 亿美元的净利润,净利润率超过爱马仕 。当苹果赚了大钱,它最大的支出不是研发 , 而是回报股东:给股东分红、回购股票抬升股价 。根据《晚点 LatePost》的统计,苹果从 2012 财年到 2021 财年(截至每年 9 月) , 累计分红超过 1170 亿美元,还耗费超过 4101 亿美元回购股票 。这些钱够买下阿里巴巴和美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