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说,没用 。道理很简单:“于俗不信” 。既受了刑 , 便再也没有人相信他是清白的 , 此时再辩解 , 徒然自取其辱 。
不能以死解脱,又不能将委屈宣泄出来求得他人同情;在朝为官不敢说话,又不能致仕退隐;在乡里抬不起头,连为父母上坟的脸面都没有;出门被人指指点点,在家自己愁肠百结 。司马迁描述自己日常的状态就是心里总恍恍惚惚,若有所失,出了门不知道往哪儿去;一想到自己遭受这种耻辱,立刻汗流浃背,把衣服都湿透 。这才真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理由可以支撑他活下去——未竟的事业 。他在两篇文章中历数了自古以来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各位先贤 , 称其为“倜傥非常之人” , 其中包括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李斯、韩信等 。这些人都有过常人不堪忍受的遭遇,却仍做出了非凡的成就,这就是志向和意念的作用 。
显然,司马迁将自己也列入其中,他希望能凭借一部旷世之作传名于后世,一雪前耻 。这是他创作《史记》的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细究《报任安书》中这句:“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会觉得其中有一种报仇的快感 。
“偿前辱之责”(“责”同“债”)——这是要清算跟谁之间的债?而司马迁此时已被重新起用,任中书令之职,说明皇上已经原谅他了,为什么他又会想到“万被戮”呢?是谁、是什么会导致他有被杀一万次的危险?
这两个问题指向一个答案——他要报复,报复那个曲解了他的本意而用酷刑令其致残的暴君!虽然这样的做法一旦被发觉,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但他心意已决——一定要做!而这个报复的手段就是完成《史记》,利用史官的特权让汉武帝在历史上留下永远的污点 。这,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这部皇皇巨著的第四个动力 。当然这样的文辞必定是隐晦的、不露声色的,但仍有迹可循 。比如《史记·汲黯传》里就有“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这样的语句 。这就是在严厉批评汉武帝是个面慈心狠、贪婪纵欲之君 。而汉武帝耗尽天下财力,穷兵黩武以满足一己权力欲望;滥杀大臣、残暴专断的恶行,也通过司马迁之笔留在了史书上 。
此外,在《封禅书》一篇中,司马迁下笔毫不留情,对当时盛行的封禅求仙的荒唐风气进行了深刻批评,暗中讥刺汉武帝迷信而千方百计祈求不死药的无聊之举 。
总之,司马迁口口声声说写《史记》是为了宣扬当朝明君的英明圣德,使其不被埋没;而实际上,《史记》对汉武帝的各种过失毫无隐瞒包庇,整体来看,对其抑多褒少——尽管司马迁作为一名尽责的、有良知的史官,不会杜撰、歪曲事实,但面对这样一个毁了自己一生的“凶手”,他很难在取舍史料、撰写评议时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倾向性 。
可以说,司马迁成功了 。这部千古奇书使得他的所有目的——传承祖业、尽责守职、洗冤雪耻、名耀后世——全部得以达成 。他的人生通过《史记》得以逆转,由一个最卑下、最不堪的身份一跃而为世人仰望,跻身圣贤之列 。
如此看来 , 是苦难和强烈的屈辱感成就了他 。而寄托了他全部心血和期望的这部史书 , 以及其中蕴含的精神,亦遗泽于我们这些后世人 。
因为以前没人写过 。?。。。。?
- 陌上桑用了什么手法描写罗敷的美丽 陌上桑如何描写罗敷之美
- 黑寡妇与美队 为什么喜欢黑寡妇
- 为什么素颜比化妆好看 为什么越化妆素颜越丑
- 贵妇护肤品真的有效吗 为什么有的护肤品会搓泥
- 足球运动员出场牵个小朋友什么意思,足球球员入场为什么带小朋友
- 悖论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悖论呢,悖论大全
- 为什么世界杯欧洲有这么多球队,欧洲哪些球队进世界杯了
- 冬至吃饺子还是吃面 请问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 喜欢听一首歌的原因可能就是 为什么喜欢听歌的原因
- 李亚鹏当年怎么追的王菲 李亚鹏为什么能追到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