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简单回答 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

《史记》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史学和文学方面都堪称不朽的传世经典,其价值不可估量 。论历史跨度、论内容的翔实丰富、论文采……迄今无出其右者 。
能创作出这么一部皇皇巨著的人 , 自然也不同凡响 。除了要具备渊博的学识,还得有过人的意志力 。司马迁为什么动念写这样一部书?又是什么支撑着他完成了这项大“工程”?
研究《史记》、研究司马迁 , 有两篇文章是必须烂熟的:一个是《太史公自序》,一个是《报任安书》 。司马迁的心路历程,在这两篇文章中表述得非常完整清楚 。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两篇文章的内容有很多重叠之处:都提到了自己创作《史记》的初衷,都概述了自己的人生遭际,并且对《史记》做了大概的介绍 。然而细观下来,会觉察到两者有显著的区别 。


先说《太史公自序》 。一上来,就是“先人有言”——全文多次提及“先人”二字 , 可见这个“先人”对司马迁影响之深 。
“先人”指的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 。司马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一职 。太史令是专司政府资料档案文件的官员 , 一天到晚接触的就是各种外面见不到的古籍史料 。司马谈本人也是卓有成就的史学家,这就为司马迁走上史学研究道路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和环境 。
司马迁三十八岁时,接替其父成为新一任太史令,兼承家学及工作便利,博览古籍;再加上二十岁开始漫游全国的经历,使他已经有足够的积累来完成一部史书 。于是,四十二岁那年,司马迁着手写作《史记》 。
【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简单回答 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他反复提及先父所言,表明自己的著述首先是为了完成其父之愿,传承祖业——这是他写作《史记》的第一个原因 。
对于司马迁的写作动机,曾和他一起参与定律例的上大夫壶遂提出过质疑 。壶遂认为,孔子作《春秋》是因为不被当时的掌权者赏识,不得已而为之;你司马迁如今“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 , 万事既具”,干嘛还要做这种事?
对此,司马迁的回应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是我的职责!
司马迁再次引用他父亲的言论,历数以往各朝各代:伏羲时创作《易》的八卦,唐尧、虞舜的功绩由《尚书》《礼》《乐》记载,商汤、周武的隆盛见于《诗经》,对夏商周三代美德进行褒扬的是《春秋》 。而我们汉朝建立以来,直至当今的圣明天子,顺天应人,威震六合 , 做臣子的 , 对此竭力颂扬,仍觉不够 。贤能的士人不被任用,是君主的耻辱;圣主在上而其仁德未被记载传扬,则是史官的失职了 。而我就担任过这个职务 , 如果废弃主上的明圣和盛德不记载,埋没了功臣世家和贤大夫的功业不记述,违背了祖先的教训——那我的罪过就大了!履行职责,恪尽本分——这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第二个原因 。
肯定有人会说:这不是在拍皇上的马屁吗?说实在的,就是这么回事儿 。司马迁写《史记》是为了替汉武帝歌功颂德?当然不是!但在当时,他要把这件事做下去,首先就要找个立得住脚的理由 。把自己写作的初衷定义为“颂扬今上的功绩”,这就堵住了那些质疑者的嘴 。
这两条理由都中规中矩、冠冕堂皇,但都不是最重要的 。读过《报任安书》才会知道,司马迁坚持完成《史记》,最根本的动力是——为了自己 。
我十年前第一次背诵《报任安书》,到现在,这封信来来回回背过不下百遍 。这篇文字的亮点实在太多: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文采洋溢……正是这些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使我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作者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