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是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怪胎 , 其基本特征:一、自卑,因生殖器被阉割,不仅无生育能力,还因永远失去作为正常男人的机会而为社会所不齿 。二、由于没有高深知识,缺乏匡时济世造福苍生的高贵情操;加之宫廷生活极度狭窄,一般缺少远见和抱负 。三、因年少时家境贫寒被阉割而备受社会歧视,因此怀有对正常人的仇恨和报复心理 。四、无妻无后,为非作歹却无殃及子孙之顾虑,故行为歹毒,作恶不择手段,除非遭强悍外力遏制,否则其恶行不会自行终止 。
“宦官=太监”吗?现在看 , 确如此 。但在清朝以前 , “太监”和“宦官”并不是一码事,二者并不是相同的概念 。“宦官”这个词儿,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不过那时的宦官,并非都是阉人,“悉用阉人”是东汉以后的事儿 。“太监”一词,直至辽代才出现 。到了明代,“太监”和“宦官”才发生联系;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高级宦官;充任太监的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一定能当上太监 。到了清朝,“太监”才成为“宦官”的同义词 。
对太监的尊称是 “公公”,且多作面称,与遇到和尚、尼姑、道士等出家人 , 我们面称“师傅”一样 。汉语面称,总是带有某种尊重意味 。即使面对“强盗”或“娼妓”,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也称他(她)为“大哥”“小姐” 。至于“盗贼”“婊子”之类 , 那是背称,当面一般不用 。自然,谩骂不在此列 。
因为太监,特别是高级太监,最接近皇帝 。“炙手可热势绝伦” , 他们最了解皇帝的心思 。所以 , 在朝为官且心术不正者,多结交太监以窥伺、揣摩皇帝的动向和心思;或借助大太监权势往上爬 。此时,若直呼“太监” , 不啻于侮辱 , 故面称“公公”,以示尊敬 。
“寺人”是宦官的早期称谓 。曾有人认为“寺人”之得名,是因阉割后的男子,如寺院中斩断情缘的苦行僧一般,故而以“寺”名之 。其实,这是望文生义 , 不足为信!“寺人”之称谓,早在西周时即出现 。当时中国境内尚无佛教 , 更无僧人 。故“两者类比得名” , 实为无根之谈也 。
为何古时称宦官为“寺人”呢?原来古代“寺”、“侍”两字相通 。《诗经·秦风》郑氏笺云:“寺 , 又音侍 , 本亦作侍字 。”故“寺人”因其内廷侍奉而得名,“寺人”就是“侍人”、“侍者” , 取其亲近侍御之义;说白了,“寺人”就是在宫内侍奉帝王的专业仆人 。
宦官,又作“宦者”、“宦人”,是对宫廷阉臣的正规称谓 。历代正史为阉人作传 , 多称“宦官传”或“宦者传” 。从“宦”的字义分析,本应包括臣隶及仕官在内,通常人们所言“宦海”、“宦途”、“宦游”,其实仍旧是由“官”而言的 。“宦官”或“宦者”成为宫中阉人的专称,大约是秦汉之后的事 。
以“太监”作为宫中阉人的通称 , 是明清时代的事情 。太监本是古代职官的名称 , 晚至唐宋时期 , 朝廷中仍有太监官职的设置,所任者并非都是阉人 。明代在宫廷中设置了由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设“掌印太监”,为宫廷中的上层宦官 。此后,“太监”逐渐成为宫中阉人带有尊敬色彩的通称 。
- 双面羊绒大衣自己在家怎么清洗 怎么清洗羊绒大衣
- 女性结婚意愿为何低于男性 Z世代的人更加清醒了
- 锁屏清内存怎么设置,手机锁屏自动清理内存有哪些弊端
- 三百年前日本人艳羡的清国人生活
- 清朝时期外国人如何加入中国籍
- 形容环境整齐干净的成语
- 清帝为何爱娶蒙古女?军事目的是主因
- 是谁1912年起草了《清帝逊位诏书》?
- 清炒菊花菜的做法 菊花菜的做法大全
- 清炒土豆片的做法既简单又好吃 土豆片怎么炒才好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