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刘东黎
● 哈尔滨人 , 东北师范大学毕业 , 文化学者 。 著有《北京的红尘旧梦》《北京:当历史变成地理》《往事随风》《月涌大江流》《黄花落、黄花开》 , 其中《观象》《虎啸榛莽》等作品 , 是对人与自然“相摩相荡、氤氲化醇”的观察、思考和对话 。 散文作品见于《当代》《人民文学》《十月》《光明日报》等报刊 。
本文图片
荒野启示录刘东黎
锯子穿过橡树的年轮 , 一锯接一锯 , 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 , 最后才终于看懂世界的风霜 。
——《沙乡年鉴》
1
“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每到四月 , 都会想到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诗 。 不过艾略特在《荒原》里 , 之所以称四月是残忍的 , 也是因为植物生长的力量和欲望之强 , 令人触目惊心 , 连枝叶间都有如同骨骼断裂一般的声音:“把回忆与欲望/掺合在一起 , 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 ”
荒野何以残忍?因为它拒绝了人类?然而在那凄绝的灰色空间里 , 各种生物与非生物按照各自的秩序繁荣发展 , 荒野养育着嘴角满是毒涎的蟾蜍 , 瘦骨嶙峋的草原狼 , 眼中泛着绿光的蜥蜴;那里不受人类的管制与约束 , 却怀抱着柔弱的小草;过去落难的淘金者、拓荒者及其他各色人等 , 也曾爆发出惊人的生存力量 。 看似沉默封闭的土地 , 实际有着自己的意愿 , 那是一种独有的慈悲与平静 , 保持着大地的原生态和完整性 , 又充盈着生命的深邃和美丽 。
荒野情境属于一种无边无垠、不可测知又不可抗拒的极地体验——因为远离人群 , 置身其中的人社会性大为减弱 , 而在复杂的社会性关系被清除之后 , 人的问题便空前地凸显出来 。 此时荒野承载起人的精神寄托 , 并作为一个引领者对人进行崭新的塑造 。 所以 , 荒野在文学、环境学、哲学和美学等诸多领域 , 都具有意蕴无穷的深刻内涵 。
暴风雪扑面而来 , 闪电掠过铅色天空 , 闪烁着惨淡的白光 。 约克郡长着金雀花和石楠的荒野上 , 土地荒寂 , 星空悒郁 , 就像凯瑟琳对希思克厉夫的情感 , 凄迷而极端 , 精神深处有种难言的荒芜——从命名来看 , 希思克厉夫本就意指“生长于悬崖峭壁上的常绿灌木” 。 《呼啸山庄》“几乎不让读者尝到一点纯净不掺杂的愉快”;“呼啸”一词所表明的 , 是“在大自然逞威的日子里 , 这座山庄所承受的风啸雨吼” , 与复仇、爱情、人性的冷酷深渊等主题紧密相连 , 人性特质完全契合于生存空间 , 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
“风暴之女”艾米丽·勃朗特 , 终生困居旷野僻地 , 那里是人迹罕至或至少未被人类控制的自然场域 。 作为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精神后裔 , 她的写作显然与狄更斯、萨克雷这类大致同时期的作家不同 , 他们所描绘的那个资本主义早期粗放发展、闹腾喧嚣的世界 , 根本没有进入艾米丽的视野 , 呼啸山庄的狂暴与粗粝 , 同样在她身上留下了烙印 。 女作家描绘的是一片充满原始气息的蛮荒粗粝的自然之地 , 充斥着“严酷无情、狂暴和充满活力的元素”;荒野决定了这部作品的光谱与色调 , 蕴含着无边的惊悸与震撼 , 同时也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激情 。
农耕时期的中国存在大量荒野 ,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 , 荒野喻示着原初的自然本性 。 在浑朴简陋的环境之中 , 所有外界带来的变化都极为迟缓 。 古人往来于草莽之间 , 耕作于旷野之上 , 高原、荒山、野水、冰川、丛林铺排在人们的眼前 。 无边的沉寂里 , 似乎总有一种莫名的威胁在前面等着 。 “旷野寂无人 , 漠漠淡烟荒楚”(明·刘基《如梦令》);空旷的原野上寂寥无人 , 烟雾淡漠 , 荒草连天 , 旅人踟蹰于旷野 , 身影孤寂 , 寒意从自然景观直抵人心 。
- 古墓遗珍|《古墓遗珍》首播!揭开稀世国宝的神秘面纱
- |崭新的春天将在我的心尖上成熟丨《钟放诗选》新书来啦!
- |【名家讲堂】《金陵四老的书法与人生》 第一集:金陵四老的时代背景
- |祝贺!广东纪录片《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获重磅奖项
- |过和不及都不是理想的状态
- |《漂洋过海来送你》写胡同原住民,长篇小说折射半个世纪的变迁
- 雪马|诗评丨胡书敏:千古艰难惟一死——雪马诗歌《老死》的存在主义解读
- |蔡襄《远蒙帖》,古意神韵显风华
- 历史|来找找差距!你写的 VS 《人民日报》写的
- |“中国节气”系列上新,《谷雨奇遇记》4月20日上演茶园奇缘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