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译学院|聆听名师,登高博见~

西安翻译学院|聆听名师,登高博见~
本文图片

“柳青被称为陕西文学之父 , 今天比较知名的陕西作家 , 比如我们经常说的陕西文学的三棵大树——陈忠实、路遥、贾平凹 , 都在不同意义上或者不同程度上受到柳青的影响……”提起柳青 , 面前这位亲切儒雅的老师侃侃而谈、眼神明亮 , 他就是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吴进 。
西安翻译学院|聆听名师,登高博见~
本文图片

【西安翻译学院|聆听名师,登高博见~】以梦为马 ● 上下求索
小时候的吴进勤奋好学 , 尤其喜欢阅读 。 那时的书籍不多 , 更不容易找到 , 他就到处找 , 家里的有限藏书读完之后 , 就向亲戚和同学借 , 用省下的钱在新华书店租 , 或者干脆上小书摊……所读书籍以小说为多 , 如《水浒传》《红旗谱》《苦菜花》《牛虻》等 。 中学以后 , 虽是在“文革”时期 , 也读了《红楼梦》《子夜》《八十天环游地球》等经典名著 , 还有必不可少的鲁迅小说……书本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 清晰地刻在他的记忆里 。 他的作文有时会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 , 或登在教室的黑板报上 , 这些又更加激发了他读书的兴趣 , 也从此在心里深深地埋下了一颗热爱文学的种子 。
经过“文革”和下乡插队 , 吴进教授非常渴求能有读书的机会 。 高考恢复以后他考取了当时第一批大学生 , 并不顾家人反对 , 毅然选择了陕西师范大学的中文专业 。 在校期间 , 他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 , 拼命地获取知识 , 并于1982年因学业出色留校从事行政工作 。 为了心中的“文学”梦 , 1984年 , 吴进教授继续到北京广播学院(现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研究生 , 并在学成后回到陕西师范大学 , 从此开始了几十年的执教生涯 。
西安翻译学院|聆听名师,登高博见~
本文图片

1995年 , 吴进教授赴美留学 。 他克服人地生疏、年纪大、英语差、经济窘迫等困难 , 终于有所收获 。 1998年 , 吴进教授获得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硕士学位;2005年 , 获得美国俄勒冈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学位 。 留学十年 , 吴进教授进入了一个与以往所学有深刻差别的知识系统 , 不仅开阔了学术视野 , 也为后来的研究做好了扎实的准备 。
教人求真 ● 师者仁心
几十年来 , 吴进教授兢兢业业、诲人不倦 。 回想初为人师时的情景 , 吴进教授一脸窘迫 , “我第一次上讲台是87年 , 一开始上课面对学生 , 真是非常紧张 。 ”由于没有经验 , 常常是准备了本来要讲两个小时的内容 , 结果一个小时就讲完了 。 为了尽快适应角色 , 吴进教授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 也逐渐对如何上好课有了深切体会 。 “上课就是良心活儿” , 吴进教授坦言 , 虽然每节课都投入很多 , 在各种成绩统计表上也未必能呈现出来 , “但是你把课上好了 , 学生从你的课中确实学到了东西 , 你自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 ”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 各种新的教学形式不断涌现 。 吴进教授表示 , 当下时兴的各种新式教学活动确实有效果 , 自己还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 有针对性地吸收应用 。 虽然他上课使用电子设备不多 , 还能使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听课状态 , 就是意识到“用讲课的内容抓住学生”非常重要 。 “要有充足的资料 , 要有严密的逻辑 , 要有精准的表述 , 要有适当的节奏 , 要有激情 。 ”“你上课的时候看着学生的眼睛 , 你就知道你的课讲得怎样 。 ”说到这儿 , 吴进教授一脸认真 , “我很珍惜每一堂课的45分钟 。 ”他不能容忍学生在课堂上说闲话、玩手机甚至是睡觉 , 但又尽量做到不是简单地制止 , 而是全力调动所有的手段 ,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吴进教授认为 , 我们的学生都是成人 , 对他们来说 , 学会自己思考 , 由事物本身的逻辑推导出应有的结果 , 这比单纯地掌握知识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