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客携壶 , 梅花过了 , 夜来风雨 。 幽禽自语 。 啄香心 , 度墙去 。
——姜夔《月下笛》
本文图片
这是南宋词人姜夔咏梅词《月下笛》中的开篇几句 。 词人没有只言片语提及春天 , 春景却自然浮现在人们眼前 。 夜晚的风雨不仅交代梅花已经开过了的原因 , 而且暗示环境的凄清;继而 , 词人描写黄莺的鸣叫、啄食、飞翔 , 生动而形象 。 但热闹是属于它们的 , 词人什么也没有 , 又暗示出他心情的孤寂、幽独 。
正所谓以我观物 ,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 姜夔以景抒情 , 但并不刻意为之 , 词人从大处着眼 , 细微处着笔 , 以黄莺自语暗示自己清苦寂寞的情绪 , 所以词意自然顺畅 。 细赏这几句 , 词人笔触精细空灵 , 语言淡雅、自然、含蓄 , 化浅语为情深之言 , 读来感同身受 , 如临其境 。
本文图片
这几句看似是词人精心雕琢之作 , 然而姜夔刻意却不伤气 , 看似不求工而又处处皆工 , 古雅峻拔而又不凝涩晦昧 , 以至于后人评价:“词家之有姜白石(姜夔) , 犹诗家之有杜少陵 , 继往开来 , 文中关键 。 ”
南宋词人姜夔爱梅成癖 , 创作了大量的咏梅之作 。 姜白石直接意义上的咏梅词有18首之多 , 其中 , 《暗香》、《疏影》这两首咏梅词不仅仅是摹写一般的春花时艳 , 更是上升为崇高的道德人格象征 , 堪称咏梅词史上中的上乘佳作 。
宋末著名词人张炎在《词源》中评论姜夔的这两首词:“词之赋梅 , 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 , 前无古人 , 后无来者 , 自立新意 , 真为绝唱 。 ”
本文图片
梅花是中国古代常见的审美意象 , 梅花象征高洁、清雅、坚贞等文化内涵 , 历来受世人尊崇 。 梅花以曲折多姿的形态、傲寒而放的特性而被古代文人反复吟咏的花卉之一 , 诗人借助梅花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 融进自身的主观之意 , 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格 , 从而激发人们的丰富想象 , 并给人们带来美轮美奂的文化享受 。
姜夔为何对梅花如此情有独钟?这和词人的人生追求有关 。 姜夔早年多次参加科举 , 可都是名落孙山 , 所以他一直过着辗转飘零、寓居不定的生活 。
本文图片
他以布衣身份与当时的名流结交 , 但他清幽雅正、洁身自好 , 因此得到了众多文坛名流的认可和赞誉 , 其中不乏辛弃疾、范成大这样的文坛大佬 。 尽管如此 , 姜夔的生活并不安定 , 他一生清贫 , 甘守清贫 。
姜夔的爱情也是曲折而艰辛的 , 他青年时期在合肥邂逅了一位歌女 , 并与之坠入爱河 , 她的一颦一笑是那样动容 , 他的一词一曲是那样深情 。 与合肥歌女的相处的日子是姜夔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 他将他最美的青春年华与最动情的词曲留给了合肥女子 。 只羡鸳鸯不羡仙 , 他们一个填词 , 一个歌唱 , 这正是姜夔人生中最惬意的岁月 。
本文图片
可是美好的时光总是这样匆匆 , 姜夔往来合肥奔波的身影与为了生活而踽踽独行的孤单背影与他们花前月下你侬我侬此功能成了鲜明对比 。
- |联合国中文日为何定在谷雨
- 生活|谁不想,在这里度过一个慵懒周末呢?
- |林平之为何那么急着自宫练剑?理由很充分,但应该有深层次原因
- |2022年房山区“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 全民阅读活动在贾公祠启动
- 人力资源管理|男孩尽量在大学里找对象,女孩到职场能找到更优秀的男人,啥感想
- |用陶土“叙述”云南,“滇陶溯源”陶艺展在云南美术馆展出
- 王金发|劳动者最光荣文/王金发在山东省高密
- 红楼梦|红楼梦里的“身份”迷思:别让虚面子误了实在人生
- 林黛玉|读书人志在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黛玉却把满腹才华用于伤春悲秋
- 国企|国企“中石油”正在春招,待遇优厚岗位多,大学生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