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中国文化里的山水精神】山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画坛里也是独特的 。 它以笔墨、矿物质颜料、宣纸或绢绘成,悬挂于厅堂,储存于画柜,无论纸本还是绢本,如精心收藏则千年不毁,于是那画里的山河与画外的山河一起屹立和奔流,构成江山永固的文化概念 。
山水画要读,读懂中国山水画需具备一定的中国文化 。 山水画挂起来就是让人读的,我们往往看到一些人久久伫立在一幅画前不愿离去,深思着、神往着 。 如果有画挂在家里,则每日观赏,看意境、看笔墨,不倦怠 。 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魅力,浅读入境、深读入神,入境则神游,入神则魂合 。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代的荆浩、董源、巨然、关仝四大家,绝不是说这里就是中国山水画的起点 。 有人说,荆、董、巨、关四家之前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有山水画的表现,这幅图画中的山水只是人物的背景,还不能算纯粹意义上的山水画 。 从荆浩的六要素来看,笔、墨、景是直观的现象,气、韵、思是精神的体现,中国山水画的博大精深就在这六个字上,它要通过现象表达内心的思考,彰显精神气象 。 在这里,山不是山,而是胸怀中的气势与壮阔;水不是水,而是内心深处的澎湃与昂扬,或静或动,都是生命在奔腾 。 无论春夏秋冬,都是岁月在轮替 。 中国的山水画家用无声的形象,述说着有声的世界,此处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文化 。
荆浩给我们留下《匡庐图》和《雪景山水图》,连同其余三家的画作,应该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画作品 。 每一幅作品都有深厚的理论根基,说明从五代末至宋初,中国的山水文化就进入鼎盛时代 。 荆浩强调笔,不是作为工具的笔,而是画中的笔触,他要求的是笔笔传神;他说的墨,也不是物质的墨,而是在画作中氤氲开来的墨,墨色多变,在变化中倾诉山情水意 。
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评价四家中的关仝,“立意造境格局简括拙朴,形象鲜明,工于关河之势,而少峰峦秀气” 。 这就是文化意识对画中山水的修饰 。 米芾又说关仝的用笔,“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这是艺术思维的辩证,传统中国画家的眼睛不是景物的截图,而是取景框,取什么、弃什么,以意而定 。 中国山水画甫一登场就带着神韵,形成中华文化的气象 。
荆、董、巨、关是衔接唐宋两个时代山水文化的桥梁,其艺术思想影响着北宋一个朝代 。 北宋画坛李成是其中的翘楚,然而他不是四大家的模仿者,在继承前人优良传统的前提下又有自己的创新 。 比较两代画家,我们看到,他们在布局上都创作全景式山水,尤其关仝,他的画峻岭接天,在宽度上就压缩了景象的伸展 。 李成的山水图总要留一块天,留白拉长了视距感,把山推远了,景象就宽了 。 在画意上李成多表现寒林形象,作品有《寒林图》《小寒林图》《茂林远岫图》《寒林钓艇图》《乔松平远图》等 。 李成本是唐宗室后裔,唐末避乱流落到山东,他为人孤傲,凌寒而立,在图画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寒冷的世界 。 他笔墨简约,人说他“惜墨如金”,这是大家的用笔风范 。
范宽是和李成齐名的山水画家,开始学习李成笔意,渐渐地认识到,画家必须有自己的建树,跟着前人走不出自己的路,省悟道:“前人之法,未曾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 。 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 。 ”他的意思是说,前人的法度,无非是周边事物的反映,我学习前人之法,不如学习周边的事物;学习周边事物,应看到事物灵性所在 。 这就是后人总结的师传统、师造化 。 范宽所谓的“诸物”就是他眼里的山川河流 。 他不是一般地观赏,他要看到这些山川河流的心,于是山川河流在他心里活起来,笔写心意,他画作中的山川河流也活起来 。 一位杰出的画家,唯认识提升而艺术境界提升,唯艺术境界提升而笔墨有神韵,就回到荆浩六字诀中“韵”的原点 。
- 现实主义|艺术说︱威廉·弗里思
- |组图丨24小时书店里的长夜读书人
- 厨房里的哲学家|快,把我的甜点端上来!——《随园食单》与《厨房里的哲学家》对读
- |2019年在英国发现1600年前遗址,上面刻有简体汉字:吉姆在这里
- |志愿者说|山里的星星
- 毛毛虫|“钓鱼钓出来个破石头,看起来很值钱”还是放回去心里踏实点!哈哈
- |听淡淡风里的故事
- 西医er|精彩搭配,点这里!
- |日防夜防你难防!小伙封控期间钓走学校湖里200斤鱼!
- 民间故事|岷县民间故事—马烨仓里金银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