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为什么要三迁 为什么孟母要三迁呢

也许你还记得 , 小时候反复诵读的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 。

孟母三迁为什么要三迁 为什么孟母要三迁呢

文章插图

现在看来中国古人的育儿理念是如此超前 。最近在看一本大部头的教育书籍《The Nurture Assumption》,就是对孟母理论的最好诠释,当然这本书也可以为“紧张兮兮”的父母,多少减少负罪感 。

传统观念总认为 , 父母可以决定孩子的一切,孩子的成长轨迹完全是父母的责任,是好是坏,父母都必须去承担 。
因为这样的理念造成许多父母战战兢兢,深怕自己的错误引导 , 导致孩子埋怨一辈子 。
诚然,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最早,也最长久,从一开始的基因遗传,选择居住环境,到文化的传承,父母都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但是当孩子开始有自己的团体时,或者说周围的社会环境时 , 父母便逐渐退居幕后,此时在孩子的心中最重要的是团体 。
孟母三迁为什么要三迁 为什么孟母要三迁呢

文章插图



因此,假如孩子所处团体是正向的,那么不会有太大问题,就怕遇到负能量的团体 , 孩子为了融入其中 , 可能会做出令人担心的事 。一个风气良好的小区和学校,可以让你的孩子接触到比较良好的团体 。这也是造成孟母“搬迁”的动力 。
《The Nurture Assumption》书中举了移民小朋友的例子,从小就与父母迁徙到新的国度,大部分的家庭父母都无法用没有口音的新语言顺畅的与当地人沟通,而孩子的发音却完全无法分辨是本地成长或是外国移民,而这点就说明孩子的能力并没有收到父母教养的制约,反而社会化的过程造就了孩子外显的能力 。
孟母三迁为什么要三迁 为什么孟母要三迁呢

文章插图
团体 , 是孩子们社会化的过程 , 是人格塑造的阶段,孩子们急欲寻找与自己相似的伙伴,而加入一个团体会让他们拥有归属感 。
人都不愿意孤单,想要一个人单独的生活也不容易 , 所以不论团体是好是坏,一定会有人参加 。因此如果你想要使孩子变正向,那么就必须改变他们团体的常态行为 。
想起朋友之前讲给我的一个小故事 , 说小朋友为了融入香港小朋友的团体,譬如一起打球一起玩耍,也被迫开始学一些广东话中“粗俗”的俚语,这点还曾让她一度觉得难以接受 。
孟母三迁为什么要三迁 为什么孟母要三迁呢

文章插图

就像有位妈妈说,在给小朋友挑选学校时,除了一些硬性指标,她会非常注意孩子上学或者开放日的家长 , 在她看来,家长影响着孩子,而别人的孩子又影响自己的孩子 。
所以,当我们处心积虑地想通过教养来提升孩子的能力,如果不注意社会学习的影响力 , 就算孩子的确在家庭教养过程中获得了好的能力,却可能在社会团体认同的过程中选择“隐而不用”,这样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就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没有什么关联,这就浪费了父母的努力 。
孟母三迁为什么要三迁 为什么孟母要三迁呢

文章插图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
有必要 , 行要好伴,你伴不正派,你必有灾凶!
【孟母三迁为什么要三迁 为什么孟母要三迁呢】住要好邻,你邻居 , 抓鸡摸狗,你必破财,不团结 , 还有可能带坏你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