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裁员潮之下,中高端人才流向了哪里?( 二 )


1. 互联网公司越大 , 越可能裁员
猎聘《2021年度中高端人才就业趋势数据报告》显示:在各行业中 , 去年互联网的裁员力度排名第三 , 排名第一的是受“双减”政策影响的文教行业 , 第二的是下行的房地产行业 。
智联招聘《2021互联网行业人员流动情况调研报告》则显示 , 互联网企业的规模越大 , 越倾向于采取裁员措施 。 58.6%的万人以上企业受访者表示企业有裁员措施 , 其次是规模为1000-9999人企业 , 50.3%的受访者反映有裁员措施 , 都高于同行业其他规模的企业 。
2. 在集体裁员之下 , 个人无能为力
更进一步 , 根据智联招聘数据 , 互联网公司裁员的最主要原因是企业本身的经营困难(43.4%) , 其次是组织架构调整(37%) 。 年底优胜劣汰(5.8%)和员工不能胜任工作(3.3%)的比例非常小 。
我们可以看出来 , 大厂裁员的主要原因都指向公司整体的经营状况 , 而非个人能力不行、努力不够 。 如果一个业务线、一个部门直接被砍掉 , 个人工作无论多优秀 , 都无能为力 。
3. 大厂晋升难 , 中小规模企业发展空间大
大厂作为行业龙头 , 在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上可以提供令人向往的优越条件 。 但事实上 , 大厂并不适合所有人 。
大厂的职业天花板来得快 。 不少在职或前员工吐槽大厂“晋升靠排队” , 甚至预先通知“排队到明年” , 不免让想快速积累财富的中高端人才却步 。 优秀人才集聚 , 管理岗位有限 , 晋升难 , 使得中高端人才相对缩小 , 很可能停滞在大厂基础岗位 。
相比之下 , 中小规模企业发展空间大 , 内部相对灵活 , 选对行业和职位的话 , 付出同样的努力也许能换来更快的发展、更高的职级 。 这样的投资回报率 , 中高端人才愿意放手一搏 。
4. 职场人厌倦竞争压力 , 4成人决定不参与内卷
人才聚集让大厂和“压力”“内卷”划上等号 。 从小一路经历各种考试、考证、评职级到今天 , 职场人已经厌倦内卷 。 根据脉脉《告别氪金时代 人才吸引力2021》的调研 , 尽管有超过3成的职场人“被迫参与内卷” , 但是决定“不参与内卷”的职场人占比已经超过4成 。
相比大公司 , 中小规模企业整体竞争压力较小 , 职场人更有可能平衡好职场和生活 。
从事教育行业的Juantia就是不再迷恋大厂的打工人之一 。 2020年 , 她放弃了广州某互联网大厂的教培offer 。 她告诉DT君 , 虽然大厂给的工资是学校的几倍 , 但工作环境压抑 , 让她直呼受不了 。 从教培行业如今的现状来看 , Juantia的选择很幸运 。
大厂有排面 , 中小企业有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空间 , 各有优势 。 中高端人才权衡过后 , 不再迷恋大厂 , 而从长期发展、工作环境等更多的维度来考量什么样的公司适合自己 。
三、中高端人才新选择:实业和碳中和
不论大公司小公司 , 选择正确的赛道至关重要 。 这个道理 , 打工人也适用 。
从中高端人才的行业选择来看 , 尽管大厂“祛魅” , 但互联网行业热度不减 。
数据显示 , 2022年第一季度 , 中高端人才投递IT/互联网领域的占比最多 , 达到了11.57% , 其次是生产制造领域 , 占比8.94% , 企业服务排名第三 , 占比7.55% 。
而从新发热门职位来看 , 实业和碳中和领域对中高端人才需求增长最快 。
2021年 , 国家提出“碳中和”等政策(碳中和政策要求企业通过节能减排 , 植树造林等直接或间接的方法 , 抵消企业生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 达到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 。 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监测员、碳排放核算员等中高端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刚需 。 例如 , 小米正在招募碳排放专家 。 腾讯也推出了“净零计划” , 确保实现碳中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