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看福清的风土人情,不要错过它!

福清|看福清的风土人情,不要错过它!
本文图片

唯有美食与爱 , 不可辜负
番薯成了心语、情物
烙成了文化符号
福清|看福清的风土人情,不要错过它!
本文图片

福清乡贤贞尧仔创作的
散文随笔《番薯情》
在福清作家群体及广大读者中
引起热烈反响
今天
继续跟着小编
品读《番薯情》读后感摘录(四)
福清|看福清的风土人情,不要错过它!
本文图片

来生 , 做一株默默无闻的番薯
——读贞尧仔《番薯情》有感
文/陈清清
福清 , 有福气的地方 , 之所以有福 , 也许就因了那一株小小的番薯 。
作为福清的一分子 , 生于斯 , 长于斯 , 提到番薯 , 那时何等的深情!
在那饥荒的年代 , 一锅地瓜粥滋养了多少黎民百姓!
在那流金岁月中 , 一箩筐的番薯钱 , 喂饱了多少干瘪的肚皮!
在那充满喜庆的日子里 , 一盆盆的番薯粉端出来多少幸福的热情!
在家长里短的琐碎中 , 黏稠的番薯粉勾芡了多少生活的酸甜与苦辣!
......
而这背后 , 是多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福清嫂 , 想尽法子 , 整出以番薯为“本体”的许多喻体 。 诸如“番薯丸”“撮粕”(带鱼滑粉 , 蚕豆滑粉 , 五花肉滑粉等等) , “番糜仔羹” , “番糜仔粿”......
诚如书中所言:她们凭自己的勤劳和智慧 , 化腐朽为神奇 , 用双手捏造出不尽的物质和精神食粮 , 让“福清哥”拼搏天下 , 走天涯 。 我们的“福清嫂”也就如同书中所言的番薯 , 不娇贵 , 没有羞答答 , 厚植于天南地北 , 登得了厅堂 , 下得了厨房 , 圣贤凡俗皆可用 , 伟大源于平凡 。
番薯情 , 这不就是福清哥 , 闯荡天下 , 爱拼不服输的魅力所在!这不就是福清哥 , 走遍天涯海角也难以割舍对家乡的情怀!
如果可以 , 来生 , 我愿做一株默默无闻的番薯 , 滋长繁衍 , 生生不息 。
福清|看福清的风土人情,不要错过它!
本文图片

福清|看福清的风土人情,不要错过它!
本文图片

读《番薯情》有感
文/陈声龙
读过《番薯情》 , 主要几方面感受:
一是视角独特 。 乡土题材我们大家没少写 , 但写得深 , 写得透 , 写得好 , 而且写成一个系列 , 很难得 。
二是风格清新 。 乡土味道很浓 , 写得朴实清新 , 浓浓乡愁扑面而来 。 说明作者十分用心 , 而且饱含故乡情怀 , 进行创作 。 笔底流淌着 , 无一不是家乡的山水人文精神;作者非常巧妙地用番薯这条线串起来 , 让行文像番薯一样藤蔓游走 , 根却牢牢扎在沃土里 。
三是短小精悍 。 文风简练 , 语言清新活泼 , 大量使用短句 , 让读者阅读时 , 没有违和感 , 容易产生共鸣 。 作品篇幅也不长 , 全书五万字 , 十几二十篇 , 都在一两千字左右 , 没有长篇大论 , 洋洋洒洒 , 反而短小精悍 , 不拖泥带水 。
四是语言独特 。 现在散文求大求长 , 读起来费劲 , 动不动就来一大段心灵鸡汤 , 唯恐读者不明白 。 《番薯情》令人耳目一新 , 短句 , 诗化 , 古言有机融合 , 别具一格 。 由此可以看出 , 作者有较深古文功底 , 喜读古书 。
五是作品后半部分写得尤为精彩感人 。 写父母乡情 , 很容易唤起读者共鸣 , 特别像自己也是农村出身 , 感受更深 。 可惜作者惜墨如金 , 戛然而止 , 让人欲罢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