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楷书”?

楷书又名正书、真书 。 楷书的“楷”是楷模的意思 。 唐代张怀瓘《书断》称:“楷者 , 法也 , 式也模也 。 ”意思是说 , 楷书是可作楷模的书体 。 楷书产生于汉末 , 吸收了隶书结构匀称明晰的优点 , 把隶书的波磔改为平直 , 把其形体的扁平改为方正 , 形成横平竖直的“方块字” , 成为最受国人喜爱的书体 。
这种楷模作用还影响到人伦道德 。 中国古人一贯强调“作字先做人”“人正则字正” , 在儒家看来 , 方正庄严、齐整大度的楷书已超出书法本身的意义 , 被赋予了“温柔敦厚”的人格象征和行为约束 。
|为什么是“楷书”?
本文图片

三国钟繇《宣示表》单字风貌
楷书作为一种标准字体沿用了1800年左右 。 就其种类而言 , 分为小楷、中楷、大楷及榜书;就其演变而言 , 经历了隶楷、晋楷、魏楷、唐楷4个时期 , 分别标志着楷书的萌芽、成熟、发展和鼎盛 。 楷书作为书法五体极其重要的书体 , 1800年来 , 也同时承载着各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与文化气节 。
01
隶楷|清新 , 高古 , 盎然
楷书萌生于汉末 , 初期的楷书 , 仍残留隶书的笔意 , 故名“隶楷” 。 史载汉末三国的书法家钟繇是楷书的创始人 , 他把民间流行隶书中那些方正平直、简单易写的成分集中起来 , 用楷书的横、捺笔画取代隶书的蚕头雁尾 , 并加入一些篆书、草书中的圆转笔画 , 使楷书初步定型 , 被后世尊为“正书之祖” 。
|为什么是“楷书”?
本文图片

三国钟繇《宣示表刻本 。 故宫博物院藏 。
钟繇代表作为《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 , 2007年我国发行的《楷书》邮票 , 首枚即为《宣示表》 。 《宣示表》共18行 , 字体宽博而扁方 , 仍留有隶书的笔意和体势 , 然点画之间已初具楷法 。 由于处在由隶入楷的嬗变过程中 , 自然流露出一种清新朴茂、古意盎然的趣味和来自篆、隶的遥远气息格调 。
钟繇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 王羲之的书法学自卫夫人 , 而卫夫人又师承钟繇 ,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
02
晋楷|清雅 , 妍美 , 俊逸
晋代沿袭汉魏余风 , 楷法渐趋成熟 。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增损古法 , 大胆革新 , 脱尽汉魏以来的滞重用笔 , 把钟繇楷书中与隶书相近的横体势转化为方长体势 , 创出了妍美俊逸的新体楷书 。 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以及王献之的《洛神赋》等为后世确立了楷书的审美定式 。
|为什么是“楷书”?
本文图片

王羲之小楷《乐毅论》
《玉版十三行》 , 其珍比玉昂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 , 内容为三国文学家曹植的辞赋名篇 。 原迹为麻笺本 , 入宋残损 , 南宋权相贾似道先得九行 , 后又续得四行 , 刻于似碧玉的佳石上 , 世称“玉版十三行” 。 后石佚 , 至明万历年间 , 在杭州西湖葛岭半闲堂旧址复得 。 清康熙年间入内府 ,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 , 此石流入民间 , 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收购 ,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
《洛神赋》笔画秀劲圆润 , 结字萧散逸宕 , 顾盼有致 , 被誉为“小楷极则” 。 其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 , 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 , 已是比较成熟的楷书作品 。
|为什么是“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