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甘露|谍战、悬疑、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孙甘露把《千里江山图》写成了小说

“腊月十五 , 离除夕也就十来天 。 大约九点三十五分 , 卫达夫走到浙江大戏院门前 , 对面就是四马路菜场……”作家孙甘露以宋代名画为名的谍战小说《千里江山图》新近完成 , 小说甫一开头就把读者拉到了熟悉的上海福州路浙江中路一带 。 《千里江山图》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 , 即日起开始预售 。
孙甘露|谍战、悬疑、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孙甘露把《千里江山图》写成了小说
本文图片

作为孙甘露酝酿多年、潜心创作的全新作品 , 《千里江山图》先后入选中宣部全国重点主题出版物、“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中国作协重点作品、上海市重大文艺原创项目等多类重要选题计划 。 孙甘露创作时参考了当时的城市地图、报纸新闻、档案、风俗志等真实材料 , 力求靠近历史真实 , 重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广州、南京的社会环境、风物和生活 , 重点还原了当时上海的建筑、街道、饮食、风俗和文化娱乐等日常生活 , 一条马路、一件大衣、一出戏、一部交响曲、一道菜抑或穿街走巷的脱身路线 , 建构出了令人身临其境的小说空间感 , 给读者创造了沉浸式阅读氛围 。
真实的街道路线进入小说 , 既是对经典小说传统技艺的一种接续 , 又是对虚拟现实地图思路的大胆征用 。 为安放小说人物建构合适的物理空间 , 是孙甘露小说的重要特点 , 从代表作《我是少年酒坛子》里的酒馆 , 到《千里江山图》的街道 。
从《千里江山图》进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 , 从中打捞出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事件 , 用文学的方式去想象它的曲折过程 , 放大它的具体细节 , 呈现这一事件得以完成的可能方式 。 作者捏土为骨 , 化泥为肉 , 将散落于历史尘埃中的理想主义者 , 重新聚起他们的精神和血肉 , 于焦灼乱世中躬身入局 , 他们的身影掩映出没在上海、广州、南京的市井街巷 。 孙甘露像拿着一张地图 , 或像拎着一盏夜灯 , 带领读者走进现场 。 孙甘露用他的小说家笔力 , 不动声色地复刻了一幅幅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 , 写出一场场曲折迂回、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 这群理想主义者用生命照亮了风雨如晦的暗夜 。 在更深的精神层面上展现了历史进程的沉郁悲壮 , 凸显了理想主义者们的激情信仰和精神丰碑 。
孙甘露|谍战、悬疑、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孙甘露把《千里江山图》写成了小说
本文图片

图说: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
文艺评论家潘凯雄评价:“这是颇为惊心动魄的一段不太为人所知的革命史 , 况且其中也蕴藏着诸多智慧、勇敢与胆识 , 包括不动声色地制造悬念 , 这是一种艺术或许还是大艺术 。 ”
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说:“孙甘露标志性的文风曾过于夺目 , 甚至遮掩了他作为小说家的高超功力 。 而这一次 , 作者不动声色 , 读起来惊心动魄 。 时代激流中的信仰与牺牲 , 暗战中的悬疑与谋略 , 极端环境下的忠诚与背叛以及爱与离别……在冷静练达的叙事中栩栩如生 , 让人沉浸其中又回味无穷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认为:“这一次 , 孙甘露的新男主用截然不同的速度行走江山 , 逆流而上 。 这是孙甘露履历里的新人 , 忧郁的先锋派小说诗人突然变成了动词的巨人 。 ”作家、脱口秀大会总策划李诞说:“谍战 , 悬疑 , 英雄主义 , 怎么也没想到这些词有一天会用来形容孙甘露老师的作品 , 然而这发生在上海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 紧张也紧张 , 狠辣也狠辣 , 最终感到的却是一种平静 , 陈千里身上那种平静 , 功成不必在我 , 事情总要办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