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存疑的模型( 二 )


|对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存疑的模型
本文图片

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约1582年建校
|对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存疑的模型
本文图片

20 世纪初博洛尼亚美术学院的人体教室
|对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存疑的模型
本文图片

井士剑
存疑的模型系列
纸上综合材料
105cm×76cm
2021
|对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存疑的模型
本文图片

井士剑
存疑的模型系列
纸上综合材料
105cm×76cm
2021
井士剑:回到艺术学的范畴 , 我们也要面对一个问题 , 就是如何对待我们以往的模型 , 因为模型本身就是被塑造的 , 模型这个概念本身就注定了需要被塑造才能成为模型 , 那么我们如何让所有的事物还原成基本的自在的模型?这是需要探究的课题 。 我们如何来呈现这样一个基本的自在的模型?我们如何打破以往的所谓的模型?我们往往谈论的是如何造型 , 其实这是局限在一个本体论的概念里 , 就是造型要服从于塑造 , 服从于人 , 从主体出发去塑造对象 , 我们要摆脱这种本体论 。 但是我们也并不是强调在形式上肆意地不着边际地变化 , 那样的话就会陷入到另外一个误区 。 我想它就像是不同的树 , 无论是开花的树还是不开花的树 , 它同样需要日光 , 同样随着四季生长 , 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千姿百态 , 但是不同的只是树的形态 , 它们内在的逻辑和模型没有变 , 还是遵循着树的规律在生长 。
|对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存疑的模型
本文图片

《哲匠之道》中国美术学院旧金山特展海报 , 2018年
|对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存疑的模型
本文图片

旧金山美术学院历史资料照片
井士剑:《存疑的模型》这组作品里既有人的形象 , 也有模型本身 , 人体模特在这里转化为一种模型 , 模型的本身又转化为一种模型的模型 。 我把模特转化为了模型 , 重新赋予了它模型的概念 。 今天有一些肖像其实也是在描绘模型的同时 , 它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模型 。 这里边涉及到一个三层的关系 , 它不仅仅是弗洛伊德所讨论的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 , 它更重要的是有三个逻辑在里面 , 也就是作为常规模型的模型 , 作为模型的转换 , 作为描绘者的模型的模型 。
这组作品其实只是我关于模型探讨的一个点 , 但是也能说明我的一个基本想法 , 它不是一个表现性的东西 , 也不是一个模仿性的、肖似的 , 或者意象的东西 , 它遵循的是一个形而上的 , 有自身逻辑的艺术思考 。
|对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存疑的模型
本文图片

井士剑
存疑的模型系列
纸上综合材料
105cm×76cm
2021
|对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存疑的模型
本文图片

井士剑
存疑的模型系列
纸上综合材料
105cm×76cm
2021
|对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存疑的模型
本文图片

井士剑
存疑的模型系列
纸上综合材料
105cm×76cm
2021
|对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存疑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