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存疑的模型( 三 )


本文图片

井士剑
存疑的模型系列
纸上综合材料
105cm×76cm
2021
Q
您的作品往往是看似意指并不明确 , 是漂浮的 , 但是又建构出了一种很严密的稳定感 , 在您之前的几个系列作品中也都有这个特点 。 这可能是因为它在图示上是模糊的、多元的 , 但是它背后的理路是清晰的 , 就像您刚才对这组作品的解读 , 看出来是有一个很明确的从具体到宏观的逻辑建构 。 只是如果说单纯地去观看的时候 , 可能会被您的一些复杂的意象、符号 , 所迷惑 。
井士剑:我觉得事物总是以半透明的方式存在的 , 今天我们似乎都太清楚了 , 每个人似乎都太清楚了 ,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 如果我们过于清楚 , 我们就变得太功利性了 。 艺术只提出问题 , 提出疑问 , 只能唤醒 , 真正去解决问题的是政治、是科学 , 艺术是直觉、是感知 。 艺术最终还是需要还原到人对自身的感知上 , 我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回到人的自身 。 就像我们今天的词语本身就是多元的 , 是在语法上掺杂着各种语言影响的结果 。 我们讨论语言 , 不能仅仅留在文本或者 story 的层面 , 而是要讨论语言的词根 。 在哲学上 , 比如说像维特根斯坦、德里达 , 包括近半个世纪以来很多的思想家 , 他们都在讨论这样的问题 , 如果艺术还停留在最基本的被训化的阶段 , 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
|对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存疑的模型
本文图片

井士剑
存疑的模型系列
纸上综合材料
105cm×76cm
2021
Q
半透明或者不明确的指向就意味着在作品里面预留了开放的 , 连接观看者自身经验的渠道 , 给了观看者更多元的进入机会 。 那么具体的观看者它可能会从自身的经验里提取一些有效的信息来进入作品 , 连接作品 , 但这种连接可能和您本原的初衷是不同的 , 您介意这种错位地解读 , 错位地观看吗?
井士剑:其实这就是艺术本身应该具备的属性 , 艺术就应该给每个观众都预留进入的渠道 , 观众运用自身的经验 , 抵达作品 , 这样才能触及观众内在的、切身的感受 。 我以前画过一个红眼睛系列 , 然后就有人说是红眼病 , 这是一个玩笑式的戏谑的解读 , 但是完全没有问题 , 艺术就是需要提供不同的解读可能 。
|对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存疑的模型
本文图片

井士剑
存疑的模型系列
纸上综合材料
105cm×76cm
2021
Q
多维性和复杂性正好也是当下的时代属性 , 我们面对它的时候 , 在体验到自由和丰富的同时 , 也同时产生了比较强烈的不安定感 , 这种时代语境下 , 您还在坚持用绘画的语言来表达 , 绘画能给您带来什么呢?
井士剑:今天的绘画在某种程度上是献给那些极少数人的 , 我觉得这也没关系 。 西方很早以前就在讨论绘画危机的问题 , 但是一直到今天它依然存在 。 另外一个层面 , 我想真正的绘画只献给艺术家自己 。 比如我的这些素描 , 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很老套的课题 , 但是面对它 , 我依旧有兴趣 , 依旧着迷 。 虽然我也有其它媒介的作品 , 包括装置、行为等 , 但是我依然感觉还是绘画最有力量 。 绘画可以作为一切媒介的方法论 , 尽管现在有的艺术家要摒弃它 , 但是我们翻阅一下美术史 , 包括今天很多大师都把绘画作为他们安身立命的所在 。
|对话|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井士剑:存疑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