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蒋肖斌
【梁晓声|梁晓声:为80后中文系大学生写一本书】“中文系 , 最大的筐 , 分数低的全都装 。 ”梁晓声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中文桃李》 , 讲的是2000年进入大学中文系的年轻人的故事 。 毕业于中文系、至今仍在中文系任教的他 , 自嘲了当时中文系的惨淡 。
为80后学子、为自己教过的学生们写一本书 , 始终是梁晓声的一个心念 。 他甚至借书中重要人物“汪先生” , 来客串自己的大学教书经历;还在结尾用男主人公一句“如果由我来讲文学与人生 , 肯定比梁晓声讲得好”调侃了一把 。
因为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 , 作为原著作者的梁晓声 , 在没读过他作品的年轻人中也突然火了 , 算是从文学圈火出了圈 。 但他依然不熟悉互联网 , 不会用手机约车、付款 , 前两年刚刚学会回短信 。
《中文桃李》是梁晓声的倒数第二部长篇小说 , 他很确定这一点 , 因为最后一部封笔之作已经开始动笔 。 “无论水平怎么样 , ‘梁记面食店’总要关张 。 ”梁晓声觉得 , 作家写作和一个面点师傅开面馆 , 没有多大区别 , 做了一辈子 , 做到这个程度 , 不要太执拗 , 还是要放下 , “但现在缸里还有一团面 , 不能浪费 。 ”
本文图片
梁晓声
中青报·中青网:《中文桃李》的主人公是2000年进入大学的中文系大学生 , 那时候中文系早已不复辉煌 。 你是想讲青年和文学的困境吗?
梁晓声:这本小说主要讲的不是文学的困境 , 我对文学的困境其实并不太在意 , 因为文学这件事从它开始的时候就只是一部分人的事情 , 文学的困境在人类所有的困境中没有多么严峻 。
我们说学中文能陶冶情操 , 但也得承认这是一种从业能力 。 小说谈的是学中文的年轻人 , 毕业后到了社会上 , 如何检验、应用自己的这种能力 ,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面临的困惑 , 以及是如何思考的 。
上世纪80年代 , 中文系是非常风光的 , 才子才女都在这个系 , 一个大学如果没有中文系那如何得了;美术学院、舞蹈学院的学生 , 也都写诗、办文学刊物;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抢办副刊 。 后来 , 文学慢慢边缘了 , 当我书中的主人公们开始上大学的时候 , 情况已经大不一样 。 上中文系可能只是权宜之计、无奈之选 , 考研时赶紧跳出去摆脱中文 。
中青报·中青网:现在中文系的情况有所好转吗?
梁晓声:似乎有所好转 。 我2002年到北京语言大学教书 , 班上有十来个男生 , 他们都是冲着“中文”两个字来的 , 你都挡不住那种热情 。 他们办文学刊物 , 有评论、有诗歌、有小说 , 吸纳了周边高校的学生来投稿 , 还颁过奖 , 我给他们颁发过证书 。 我们上200多人的大课 , 有时候其他系的同学也来 。
上世纪80年代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 , 我们装出深刻的样子 , 话不好好说 , 小说也变得晦涩 。 但小说其实没那么伟大 , 人拿起笔来写人的生活 , 只要文字不错 , 都可能成为文学 。 动辄评“十大作家” , 是把小说拎在了一个高处 , 都扯淡 。 文学的重要只是因为它在那一个时段内 , 起到了推动社会的作用 。
中青报·中青网:你觉得大学中文系的教育有什么问题吗?
梁晓声:中文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专业 , 它的特殊性在于 , 哪怕我是半瓶水也可以晃荡得很厉害、装出很深刻的样子 。 这一点 , 有时候不但学生如此 , 老师讲课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 。 因此我们在听文史哲知识分子说话的时候 , 有时候会觉得貌似深刻 , 仔细一琢磨又觉得不太着调 。
- 招聘|年龄超过40岁,就找不到工作了吗?为啥好多企业都不要大龄员工?
- 明日之后|明日之后:最惨的一个职业,没点儿实力可别选它!
- |中国斯诺克五人晋级!00后小将惜败出局,18岁新星轰出单杆134分
- 00后|“单休4300”VS“双休3500”,你选哪一个?毕业生给出清奇回复
- |?刘志强邓刚野钓对比,几十条鲢鳙VS几条白条,为何野钓还看刘志强
- 华为|华为砸钱200万年薪,只为抢到这种应届生!?
- 北京市|公司想要辞退你的其实早有征兆!网友:后知后觉......
- 招聘|为啥超市月薪2000多,却没有人想离职?内部员工道出真相
- |“95后”考古青年许丹阳:土层里的过去是我坚定的未来
- 山东省|我,山东乡镇公务员,透露收入,告诉你为何很多大学生报考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