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的文化源头,五学者共话“比较视野下的早期中国”

李峰教授的新作《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 。 这是一本结合历史学与考古学的重要著作 , 不同于国内学界的断代方法 , 以“早期中国”的视角 , 尝试描述和解释从文明起源至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的历史 , 并将此段历史放在一个比较的脉络中 , 思考国家形成、书写的起源、官僚组织、法律和政体、诸子百家、战争性质的演变、帝国的缔造等中国社会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问题 。
5月21日晚 , “三联·知新大会”第四季第四场“比较视野下的早期中国”在线上举行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峰、北京大学教授李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博士及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院长、研究员戴向明博士就考古学意义上的“早期中国”展开热烈讨论 。 本场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博士主持 。
“早期中国热”与迅速发展的考古学
主持人许宏博士在开场时谈到 , 在当下中国 , 随着整个中国社会经济腾飞向上 , 在文化上探寻中国是怎么来的成为国人一个非常关注的问题 , 甚至产生了某种整体焦虑 。 李零先生的《我们的中国》 , 李峰先生的《早期中国》 , 许宏自己的《最早的中国》等 , 书名都带有“中国”字样 ,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早期中国热” 。 而随着考古学学科的发展 , 各种新的考古发现为解答上述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和独特的视角 。
|探寻中国的文化源头,五学者共话“比较视野下的早期中国”
本文图片

在活动中 , 李峰教授谈到 , 他认为“早期中国”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苏美尔和希腊为代表的城市国家(城邦);二是以中国的商和周为典型代表的邑制国家 。 “邑制”一词是从商和周的当代文献中摘取的 , 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都有大量的资料在谈邑这个事情 。
在他的理论中 , 领土国家是一个比较新型的国家 , “是邑制国家和城市国家发展的下游的国家形态 , 最后都发展为领土国家 。 到了领土国家以后 , 基本上就到了帝国的前身 , 从领土国家发展到帝国 , 可以说是一步之遥 , 也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 。 ”因此 , 李峰认为 , 对西周国家的重新认识是了解早期国家的关键 , 也是我们理解后面一系列发展的出发点 。
|探寻中国的文化源头,五学者共话“比较视野下的早期中国”
本文图片

李零教授指出 , 李峰先生很重视国家形态的研究 , 特别是官僚制度和科层管理 , 因为他自己的工作重点更关注西周 , 并且把早期帝国也纳入讨论 。
“过去有一些汉学家对西周国家的大小和水平往往估计过低 , 认为只是一些简单的点连成线 , 窟窿都特别大 , 好像奶酪一样 。 我看李峰这本书里对这种估计事实上有一些不同意见的 , 因为我们都知道西周是有周天子的 , 早期武侯、军队、几大军区实际上都要受命于天子的 ,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到古人那么重视西周不是没有道理的 , 因为孔子就说‘从周’ , 一般人都认为他是说文化 , 他欣赏西周的文化 , 比如帽子、车子是哪个朝代更好 , 其实他更重视的是制度 , 特别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王国维和陈寅恪他们尊孔不是尊别的东西 , 他们尊的是因为孔子欣赏的是西周初年的制度 , 他们两位其实都是从制度方面考虑对于西周表示出的欣赏和赞叹 。 ”
|探寻中国的文化源头,五学者共话“比较视野下的早期中国”
本文图片

李新伟博士想追寻一个更早的中国 , 谈的是关于“最初的中国”的问题 。 他表示 , 考古学家很明确 , 想把早期的基础再往前追 。 其实以前这不是考古学家的事 , 以前古史系统记载得很确定 , 三皇五帝到如今很确定的系统 , 但是因为古史辨派把古史质疑推翻以后 , 所以大家把期待就放在了考古学的身上 , 学术界期待考古学能够重建一个古史 。